4.1 尊重他人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尊重他人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思维导图
4.1尊重他人
目标提炼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自主学习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3.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堂探究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平等待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所有人的人格,不能“得理不饶人”。因此,“我们可以不尊重那些违反道德、纪律、法律的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怎样尊重他人?
(1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优点。
智辨是非
1.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2.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既包括获得他人的尊重,也包括自我尊重。(√)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4.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认可就一定会产生自卑感。(×)
5.小刚说:“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如我,凭什么要我尊重他!”(×)
小试牛刀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道德修养)东京残奥会上,由于银牌和铜牌得主都是坐轮椅的运动员,中国姑娘卢冬在合影时,半蹲下来以示对其他两位运动员的尊重。卢冬的这一暖心举动让网友纷纷点赞:小动作,大格局。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这说明了(A)
题1图
A.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B.运动员都有正确的竞争观念,赛场一片和谐
C.我国是礼仪之邦,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大国风范
D.残疾人体育运动更能体现生命力的顽强,更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尊重从我做起
2.小李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高谈阔论,无所顾虑,遭到周围人的指责。这说明(A)
①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他的言论自由
③我们应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尊重他人
④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矛盾日益增加。其实,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相互尊重是最好的良方。下列名言与该主题相一致的是(A)
A.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2021宝安模拟)照片《跨越百年的致敬》感动无数网友。这启示我们要(A)
跨越百年的致敬
A.尊重他人,践行文明礼仪
B.自信自强,传承传统美德
C.诚实守信,共建诚信社会
D.孝亲敬长,弘扬优良家风
3.(政治认同、道德修养)(2021普宁期末)以下对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C)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尊重他人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学会宽容他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人总结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项。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
在公共场合接听电话、听音乐、看剧、玩游戏时,不要大声外放。
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自拍,并不总是得体的行为,尤其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走路不要玩手机,尤其是下楼、过马路、处于路况复杂的路段时。
这些注意事项旨在(D)
①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
②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
③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
④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揭西期末)小阳是一个老实从不说谎的女孩。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小阳对新同学说:“你长得太胖了。”新同学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同学们都认为她说话太直了,小阳很委屈。小阳的说法(B)
A.是错误的,是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违法行为
B.是错误的,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能轻视、歧视他人
C.是正确的,好朋友就要坦诚相见,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D.是正确的,诚信就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说实话
6.(2021普宁期中)刘墉曾说:“施予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告诉我们(A)
A.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B.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C.平等待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D.受到尊重后才能做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7.(2021广东模拟)古语:“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这句话意思是说别人不如自己时,不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损害他、笑话他。这启示我们(B)
A.要可怜他人 B.要理解尊重他人
C.要帮助他人 D.要充分信任他人
8.(道德修养)2021年4月28日,河南郑州一位农民工师傅乘坐公交车时,因怕弄脏座椅便坐在了旁边的台阶上,“90后”公交车长高贵安在询问了师傅情况后停下了车将其扶到了座椅上。他的举动感动了无数网友,网友称赞道:“高贵安,你是高贵的!”网友之所以这样称赞,是因为他(A)
①能够平等待人  ②维护社会秩序
③敢于伸张正义  ④做到与人为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下列诗句中寓意解读正确的是(D)
A.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自立自强
B.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尊敬师长
C.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尊自爱
D.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10.题10漫画启示我们社会交往中,要学会(D)
题10图
A.平等待人 B.宽容他人
C.坚持己见 D.换位思考
二、非选择题
11.(政治认同、道德修养)(6分)(2021广东模拟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光明中学团支部开展了“践行社会道德,共创文明社会”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97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老人颁奖。至高的礼遇,崇高的礼赞。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郑重地为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目光柔和而温暖。夏森老人激动地要从轮椅上起身,总书记又一次俯身,微笑着轻抚老人肩头,示意她安心坐好,将鲜红的荣誉证书送到她手中,并同她合影留念。
请从道德的角度,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6分)
1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9月4日,河南许昌,正读三年级的女孩艾琳曼玉在爱心粥屋度过了自己难忘的9岁生日。当天,她拿出500元零花钱,请周围200位环卫工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吃爱心早餐。妈妈王春莉说,希望女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充满爱心的人。艾琳曼玉在结束活动后笑着说:“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
  材料二 2021年9月10日,海南三亚,一名男子从一家宵夜店里走出来,将几袋垃圾丢在环卫工人陈大姐的垃圾保洁工作车上。“不要将垃圾乱倒在保洁工作车里,拿到10多米远的垃圾分类柜里投放。”哪想,陈大姐一说,该男子就骂脏话,还从店里拿出一根棍子,将陈大姐殴打至住院。随后,该男子被行政拘留。
(1)相比较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高收入人群,你觉得环卫工人值得尊重吗?请说明理由。(两方面即可,6分)
(2)请你从尊重他人的角度,为执法人员准备几句劝说教育“打人男子”的话。(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