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和碱 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学情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复习本单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涉及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的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学习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2.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进一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重点、难点:1.通过对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对比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2.从微观角度认识酸和碱的组成,能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今天就请同学们应用你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投影:问题1.现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无色液体 ,一瓶是浓盐酸 ,一瓶是浓硫酸,谁能用较快的方法把两者区分开?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法:闻气味,看白雾等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回顾导出课题。[问题过渡] 闻气味,看白雾这些方法利用的是什么性质不同?你还知道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请填写在学案上。 学生填写学案知识梳理一:酸和碱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不会的问题可翻阅课本也可相互讨论。 学生通过填写学案复习巩固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评讲归纳]评讲,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性质简单讲解其用途。 学生回答 让学生复习回顾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问题设计]投影并展示:问题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 ,一瓶是氢氧化钠 ,一瓶是氢氧化钙,那位同学能辨认出来?利用什么性质? 学生根据状态不同区别出氢氧化钠 和氢氧化钙,然后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一的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不会的问题可翻阅课本也可相互讨论。 学生通过填写学案复习巩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评讲归纳]评讲,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性质简单讲解其用途。 学生回答 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回顾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问题设计]同学们喜欢和浓酸或强碱打交道吗?投影:浓硫酸、氢氧化钠腐蚀性的图片。提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图片进一步认识浓酸、强碱的腐蚀性。[问题设计]投影并展示:问题3.现有一瓶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那些鉴别方法 ?这些方法依据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各种不同的鉴别方法。并得出结论这些方法依据的道理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不同。然后填写学案的知识梳理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1.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讲评归纳]评讲答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注意事项 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起到对比综合知识的效果。[实验]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药品自己动手实验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实验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问题设计] 为什么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学生分析讨论:酸和碱都具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思考回顾,复习酸和碱的组成。[归纳小结]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归纳小结酸和碱都具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进一步理解掌握酸和碱的组成。[巩固练习] 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三种微粒,Na+ 、 OH- 和H2O, 是哪一种微粒使无色酚酞变红的?应如何设计实验 证明? 学生分析讨论 从微观角度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分析讲解]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用实例说明是其中的OH-使无色酚酞变红的? 从微观角度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具有一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信息归纳]投影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从图中能归纳出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图中信息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补充完善,使能力得到提升。[问题设计]为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你觉得如何设计实验比较合理? 学生分析讨论 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药品自己动手实验 学生体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过程。 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课堂小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便于理解和掌握请把下列能反应的物质连线。 学生把酸、碱、盐、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之间能反应的物质连线。 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检测]有基础训练题和拓展提高题 学生练习 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上课外练习课后反思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复习本单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因此我编写了学案,将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觉得效果不错。为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我设计了几个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只靠理论是不行的。习题训练,我设置了低、中、高三挡题目,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尽管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但是,和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今后,在这两方面还要多做改进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