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溶液的浓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二、学情分析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本课程的教学应联系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采用手动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地认识溶液,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浓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形成溶液浓度的概念难点:和溶液浓度相关的计算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幻灯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 计 意 图课前导学: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23[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直观上感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溶液颜色不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学习: [思考][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3)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0902080[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 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教师讲解)[交流实验结果](1) ×100%=10%。(2) ×100%=20%。[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 计 意 图反思质疑:随堂检测: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溶剂的质量是多少 2.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理解通过质疑加深理解六、板书设计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七、教学反思溶液的浓度这节课涉及概念教学和定量的思维,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浓度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或溶液质量无关”是一个难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参考了人教版教材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溶液浓度的表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我希望尽量体现溶液浓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次课程也反映出一些我在概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溶液的浓度也可以用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来表示,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法的优势究竟在哪里?教师必须首先对概念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教学过程才能严谨而清晰。这是我今后应时刻注意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