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对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共十组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吸管,滴管,小木条,打火机,废物杯;试剂:澄清的石灰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微课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提出问题 环节二 猜想与假设 环节三 制定计划 环节四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环节五 解释与结论 环节六 讨论与交流 环节七 反思与评价 环节八 课堂小结: 【引入新课】同学们来做一次深呼吸放松下身体。 【提出问题】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约16—10次,那么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成分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展示】背景知识:①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呼吸作用的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猜想下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成分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总结概括并展示。 【引导】即使有据可循,猜想也只是我们的猜想,如何证明猜想是否是真实呢? 【设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呢?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①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②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即氧气可以助燃。 ③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微课播放】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对学生进行安全与技术指导; 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给与及时的鼓励与指正。 请小组同学展示实验结果并汇报实验现象。 【多媒体展示】实验结果并让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中有小组不成功的实验结果,请总结原因。 【拓展与评价】二氧化碳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为什么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红二氧化碳含量多少呢? 【讲解】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比如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氮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深呼吸一次, 陷入沉思 思考讨论 做出猜想 观看并记录 回答:通过实验 困惑 根据资料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观看,学习 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汇报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讨论、分析交流,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 思考讨论 学生聆听,获得新知 回忆探究过程,总结归纳 让学生深刻感受呼吸作用,引出本节课题。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猜想观:猜想不是凭空想象,要有依据。 通过引导,让学生 初步学会实际对照实验。 使学生有计划性地进行实验,避免盲目实验。 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体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正确面对试验失败,尊重实验现象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具体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引发新思考 拓宽视野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强化重点知识。【板书设计】对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探究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