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中水都不是纯净物,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知道自来水生产流程及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2、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学习,了解硬水与软水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区分软硬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水的净化处理,懂得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通过探究活动(过滤),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细致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硬水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过滤装置、药匙、烧杯、玻璃棒、棉花、纱布、球形管、带有破洞的试管、注射器;活性炭、明矾、浑浊的水。【教学方法】活动与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近几年来,我国屡次遭受自然灾害,如:汶川的地震,玉树的地震,以及前段时间舟曲的泥石流,这些灾害过后,有些灾区的自来水还没有来的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那么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会有什么后果呢?(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的将水净化。板书:水的净化 回答:不能 因为水中还含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实验探究:在我们的实验台上有一杯浑浊的水,你怎样将这杯水变得澄清呢?接下来,按照我们每个小组的方案,试着做一做,看看净化效果一样不一样? 讨论,回答。每个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小组协作,开始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活动。三、评价交流:学生操作完毕后,组织小组间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介绍他们的净水效果,以及成功的经验和实验中的不足。 动手探究:利用实验台上准备的纱布、棉花、活性炭、明矾、漏斗、注射器、球形干燥管、带有破洞的试管等物品进行不同方式的净化,最后比较各组的净化效果。(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用品设计出许多种不同的净水装置)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成功。四、分析归纳:教师总评:明矾的净水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视频(150倍速明矾净水过程)认识一下。刚才,同学们用了许多物品来托住那些泥沙,其实是运用了过滤的方法,在我们化学实验室里,还有一种比同学们所用物品过滤效果更好的东西---滤纸,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用滤纸过滤。一边播放过滤的视频录像,一边演示过滤操作,并口述操作步骤。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过滤根据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操作的要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不仅能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的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异味。教师做演示实验:活性炭吸附色素。 介绍活性炭净水器。 观察。观看过滤课件。认真听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并记录。小组动手进行过滤操作,体会操作要领。观察,思考。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认识各种净化水的方法。并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之所以演示与视频同时进行就是解决后排同学不易观察老师的演示。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五、联系实际: 对于少量的用水,我们可以通过静置、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那么自来水厂是不是也是这样净化水的呢?提问:经过我们这些步骤处理过的水就是纯净的水了吗?出示图片:带有水垢的水壶解释:之所以会形成水垢,是因为水并不纯净,里面溶有许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这样的水我们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使用硬水在生活中有许多危害。出示一杯硬水与软水,邀请学生进行区分。 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讨论。回答:“是”或 “不是”认真倾听。阅读教材: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学生根据课本介绍的方法,演示硬水与软水区分的实验。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的过程。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水、节水的意识。六、解决问题: 再回到我们的灾区用水问题上,其实,在这些地方,还有好多先进的净水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介绍: 1、小型一体化便捷式净水设备。2、军用过滤净化水壶。 3、单兵净水器。 4、神奇的“生命吸管”布置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应急净水器。 认真听讲。 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学有所用,知识守护生命板书设计: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 二、硬水与软水1、 静置沉淀:简单 1、 区别:钙、镁化合物的含量2、 吸附:明矾吸附----不溶性杂质2、区分方法:活性炭吸附-----可溶性杂质 用肥皂水色素异味3、 过滤:固液分离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教学反思:纵观全课,我从处理灾区的一杯水入手,把课本中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巧妙结合,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以及废物进行实验创新,在未学习过滤之前,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台上所准备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使一杯浑浊水变澄清的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实验的时间,以免超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