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设 计 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和增加,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培养学生“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的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分析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单孔橡胶塞、玻璃管、气球、烧杯、砂纸。药品:白磷、细沙、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固体、稀盐酸。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分组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揭示质量守恒本质→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老师展示“狄仁杰的迷惑”图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科学知识引入生活的奇妙。 以狄仁杰的迷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到定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设疑、思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进行猜想:“反应前各物质质量大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反应前各物质质量小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反应前各物质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步骤和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突破难点。
【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四组实验 由学生说出主要的操作步骤 多次实验使得结论具有普遍性,
【进行实验】:教师强调要点和试验中注意事项。强调实验的关键是:称量实验前后的物质总质量。巡回指导 各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在导学案中记录现象和结论。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境界。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前后质量称量装有白磷的装置,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灼热后引燃白磷,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不变称量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铁丝颜色变化后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不变称量铜片的质量,将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称量 偏小称量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混合后再称量其质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不变
【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验三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完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收集实验数据,小组合作归纳小结实验结论,在老师指导下完善结论 提高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体会探究的快乐。
【提出问题】:再次阐述狄仁杰的迷惑,引出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微观解释】反应前后什么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 帮助学生理解
【小结】一、质量守恒定义的内容 二、守恒的原因 思考,讨论
【谈谈你的收获】: 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结束语: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板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
2.守恒原因;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