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4
一、教科书与学生分析
教科书在前几单元中已介绍了许多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又学习了元素符号,这部分要学习的化学式对学生已不陌生。
在前几课题学习的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等知识,使化合价的学习有了理论的基础,便于学生对化合价的理解。认识化合价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使化学式的学习一次到位,内容紧凑。为使知识整体思路连贯,可以先讲化合价,再学习化学式及其写法。
在学生的学习中化学式的写法和化合价的确定是难点。教科书中对单质化学式的写法没有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化合价”这个词本身就很抽象,课本上叙述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规定 H为+1价,O为-2价”,而没有介绍化合价的确定,对学生缺乏可接受性,使学生更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在H和O化合的H2O分子中,恰好是H的数目为2,O的数目为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典型元素化合价确定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人教社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中的说法即“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更易理解一些。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化合价确定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并不重要,关键是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利用化合价写出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但根据学生情况加以介绍是很必要的,否则会使化合价的学习强加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化学理论缺乏科学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回忆和举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2)通过讲解和韵语,使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会用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通过实例训练使学生能看懂某些药品、食品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类物质化学式写法和读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化学式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的组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合物和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写化学式要根据客观事实和化合物的组成是固定的等科学的物质观。
(2)通过药品、食品商品标签的阅读和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的计算,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化学的无所不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学会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利用对已学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对比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2)学会关于化学式的计算。除介绍三种基本计算外,还可根据一些药品、食品的商品说明书,如家庭中常见药品的说明书,对相对内容加以训练及扩充。
四、教学难点
(1)化学式意义的理解。利用讲解和课本中的图4-11,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2)化合价的识记和应用。对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用化合价写化学式,可先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然后编成韵语或应用周期表中的规律,学生会识记和掌握得快些,又不失兴趣。
五、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比喻、图表阅读、韵语识记、写作交流。
六、学法指导
利用学习指导语对学习内容给出针对性提示,使学生学会阅读表格、归纳总结、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与媒体
引 课 利用下面的问题创设情境: 1.下面元素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这些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是否可以改变?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的知识,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总结: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练习本和黑板上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分析。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Na-Cl H-Cl Mg-Cl H-O Na-S H-N 分析讲述。
  新 课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的提出。 2.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化合价是如何确定的? 3.利用学习指导语提示:我们要记住常见元素化合价。 4.化合价规则。 二、化学式 1.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1)前面我们学了许多物质,请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 (2)这些表示物质的式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化学式有哪些意义? 3.利用问题创设情境:不同类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4.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1)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2)如何应用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5.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如何读出化学式的名称?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讲解不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表4-6,总结出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韵语。 2.引导学生识记。 引导学生分析讲解。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并写出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并讲解写法的原因。 (1)讲解:每种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物质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对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2)引导学生写出例题中磷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总结书写经验。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名称,分析归纳,寻找规律,讲解规定。 讲解化学式还能体现量的关系: 1.相对分子质量。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同时总结计算规律。 4.利用药品说明书要求学生计算有关内容。 接受“化合价”的意义。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得出不同元素的化合价。 阅读教科书表4-6,总结出常见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规律。 跟随教师分析理解。 回忆并在练习本上写出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 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并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已写出的单质的化学式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1)理解教师讲解并思考。 (2)利用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磷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总结书写经验。 阅读课本第76页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名称,并找出规律。 理解,练习。 讲述。 板书或媒体打出: NaCl HCl MgCl2 H2O Na2S NH3 板书或挂图或媒体打出,常见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韵语。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1.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在原子团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根价。 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写的化学符号显示在屏幕上,或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多媒体显示或板书化学式的定义。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这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单质化学式写法: 1.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即“R”。 2.气态非金属单质用元 素符号加角标“2”表示,即“R2”。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即“R”。 3.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1)讲解,引导。 (2)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写的化学式显示在屏幕上,或者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3)板书或多媒体显示书写韵语: 一排顺序二标价, 交叉落数做角码, 得出角码要约简, 得出式子要检查。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化学式的读法: 1.单质一般直读元素名称,气体读为“某气”。 2.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由后往前读为“某化某”,有时读出原子个数;含有原子团的由后往前读为“某酸某”。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即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某片药品中含某元素的质量。(课前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药品说明书)
作 业 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课下相互探究,相对独立完成。 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1.写出H+,Na+,Mg2+,Al3+,Ca2+,Ba2+,Cu2+,等分别与Cl-,S2-,,,,OH-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从家里找一个药品说明书,完成课本中第77页的“活动与探究”,并计算其中主要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该元素在一片或一袋或一瓶药中的质量。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