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水的组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氢气的性质。(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分类。难点:物质的分类。预习赠送的小册子。一、情景导入导语: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对于我们熟悉的水,你知道它的组成吗?二、合作探究氢气的性质【过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有关氢气的内容,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氢气的性质。【探究实验】做课本第79页氢气的验纯实验(图4-23)、实验4-5。【归纳总结】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杯的手感到发烫。②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③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水的组成【过渡】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两位科学家发现氢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水,但受当时错误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得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结论。一年后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即水的分解实验,才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归纳总结】通电后,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讨论交流】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两电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演示实验】切断电解水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处进行检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总结】①现象与解释: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现象 木条燃烧得更旺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解释 反应生成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 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②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拓展延伸】电解水实验中,理论上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但在实际实验中一般小于1∶2,可能的原因如下: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②氧气较活泼,可能与电极发生了反应而被消耗,而氢气不发生反应。【过渡】从宏观上看,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微观上,构成水的水分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提出问题】观察教材第81页图4-26,思考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归纳总结】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氧分子。物质的分类【过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你能说出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吗?【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有关物质分类的内容,归纳出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概念,并分别列举几种之前学习过的物质。【归纳总结】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二、水的组成1.实验现象: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本课题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学生比较有兴趣,也很容易掌握。在介绍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时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且能较好掌握。介绍有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时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然后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电解水实验时,电解的速率太慢,且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结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