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习课 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熟练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2、通过习题训练,提高数据处理、图表分析的能力和解题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答习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解题的规范化练习,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2、学习目标: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规范解题的格式。3、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培养、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及过程,规范解题格式。四、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加深学习。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举例)2H2O =通电= 2H2↑ + O2↑36 4 3218g (2g)(16g)3、<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 <2>、请以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为例按步骤写出解题过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数 …………………………………………设(2)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和实际质………………标(4)列出比例式 、求解 ………………………………列(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一设、二写、三标、四列、五答)<2>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316 326g X316/32=6g/XX=32x6g/316X=0.6g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0.6克。(2)合作学习,交流共享<文字类习题>1、现有赤铁矿,其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炼铁厂利用该赤铁矿200t,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0%的生铁质量是多少 ?(学法指导:1、若题目中给出多个数据,一定要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这个关键数据。2、涉及不纯物质的计算时,一定要把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表格类习题>1.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请计算:(1)共制得氢气( )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学法指导:1、做表格型题时,应学会分析表格,能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最关键的数据应用于计算。2、涉及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要准确找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4、课堂小结:这节主要进行了两种类型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一种是表格类练习题,一种是文字类练习题,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其他类型练习题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5、课后作业:拓展练习两道题1、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g。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含有HCl的质量为3.65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6、板书设计(专题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设、二写、三标、四列、五答7、课后反思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需进行哪些换算,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通过分析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练习,书写解题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改正学生的练习题,使学生更加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格式。不足之处:1、教师普通话语言不太标准,动作有些地方不太到位,这些都有待改进提高。2、时间安排不是很佳3、课堂气氛有些沉闷,部分学生参与学习劲头不浓。4对较难的计算题,很多学生还是难以找准基本关系整改措施:教师努力学习提高语言动作准确表达,合理安排时间,想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