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方与圆”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秸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强调方与圆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褒扬或批判。材料第二段强调方与圆的不相合,可延伸为在道德品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只能方,不能圆,二者不能相容。材料第三段强调做人处世要“外圆内方”,把内在的“方”与外在的“圆”完美结合,以达到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的目标。“方与圆”貌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写作时可先思考各自的优缺点。如“方”,可想到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熟、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然后思考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还可以分析何时必须“方”,何时应当“圆”。最后强调把握好“度”,对于不良现象,就要坚持原则,格格不入;“圆”更要适度,不能触碰底线。【参考立意】①“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②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③方圆之间,智慧人生。【作文素材】1.“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但是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无论是处理事业、友情、爱情,人们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这样才能无往不利。2.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难免碰得头破血流;而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内有方。3.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要想出人头地,不仅专业素质不能少,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愈显重要。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方与圆”则是这门学问里非常重要的篇章。4.圆,就要懂得变通。以前我一直认为改变自己来将就他人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而现在我才发现,凡是能做到修其自身来适应社会的大多都是一些极为机智和聪明的人。这么说必有他的道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其实一定意义上就是懂得变通。能伸不能曲者,势必会被社会“修剪”其枝叶,而能伸又能屈的人才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生活的很安稳人。看似是他将就社会,实际上却是社会在成就他。5.一句流行语这样说,“让理智牵着你的手,然后跟着感觉走”。我非常欣赏这种思想。无论何时,“随心”都会让人觉得快乐与自由,而一旦变成“随心所欲”,就必定会受到社会的钳制。小到警告,大到法律制裁。从前我一直认为这样生活缺乏自由,失去的生活的意义。现在我逐渐明白,其实不然。有时,生活的价值不在于你能在无限的空间中创造出多少无限的价值,而在于你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多少无限价值。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6.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事之道。方就是做人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事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我们要担任不同的角色,说话处事的语气和态度也有不同。器物的方圆之用,各得其妙,人生的方圆亦是如此,一个懂得生活、善于交际的人必定要懂得人生的方圆,认识人生的方圆,做一个“上善若水任方圆”之人。7.有位记者向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很差,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虽然事实非皆如此般,但的确有相当数量的“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当老板,为何如此?就是因为这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8.“方与圆”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更好些。所以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品性是最重要的,适当提高一些待人、处世、做事的技巧,不断在工作、交往中学习、调整,而你也会因为这些改变受益匪浅的。我想提醒自已的是,每天对着镜子的时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一个自信的,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优秀范文2篇】1.大美大智,方圆之间辩证法的实质在于对立统一,人生的智慧也恰在于此。所谓刚柔并济,所谓能屈能伸,所谓知白守黑,无不告诉我们:方圆之用,善莫大焉。入世为方,出世为圆。要说人的一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当属于入世与出世的抉择。有英雄如曹操对酒当歌、舳舻千里、山不厌高、求贤若渴,乱世之中尽显英雄本色,当属入世之典范。也有隐者如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寄情山水,徘徊光影,不愧出世之楷模。然而视孟德一生,豪情虽多,闲情很少,观林逋之一世,虽名闲适,却少激越,但也有透彻的高人游刃于方圆之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功成之时急流勇退。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官封留侯却于功成名就之时退隐山林,一入一出,方圆之间,尽显风度。痴心为方,明哲为圆。人生之理想、事业、感情,皆有痴心与明哲之二法。痴心者如尼采,醉心于自己的超人哲学,自己的热血烧死了自己,落得一个发疯的下场;明哲者更为多,芸芸众生之中多少人精于算计,深谙明哲自保之道,而历史的淘洗却隐去他们的姓名,终被岁月遗弃。尼采之痴心,使自己走向疯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却也有痴心而明哲之人如张大千,热爱艺术也不排斥世俗,懂得进退之中见风华。痴心而明哲,明哲而痴心,方圆之间,尽是智慧。激进为方,渐进为圆。再看国家民族之兴亡,亦满是方圆之道。法国大革命之狂热,带来了多少本可避免的残杀,罗伯斯庇尔的白色恐怖,更使人心惶惶。而德国民主改革之不彻底,封建残余充斥整个德意志,亦是过于保守之害矣。历史证明,不论是法兰西还是德意志,方圆只取其一,流弊无穷。相反,外有英国之光荣革命,保守中蕴含激越,内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进有退,能打能谈,激进与渐进,方圆之间,耐人寻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并举,刚柔并济。方圆之用,善莫大焉。2.方圆相合,方显智慧方圆相合,方显智慧,在人生中也是如此,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