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子教案科 目 化学 年 级 九年级 授课人 序 号课题 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规范实验基本操作。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3)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教材分析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一、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3、不易溶于水4、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和固化成淡蓝色的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点燃(1)氧气与硫反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点燃(2)氧气与碳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3)氧气与铁丝反应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 备 注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魔术:“空瓶点火” 将预先准备好的一根带火星的香火伸入一集气瓶(瓶内盛满了氧气)中,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复燃)设问:你知道该集气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氧气 若将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转到这种气体中,燃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第二环节:合作交流,协同探究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正立于桌面上的纯净氧气思考:①盛氧气集气瓶均是正放在桌面的,由此你能得出氧气有什么物理性质?②氧气能否溶于水?你能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水中存在氧气吗?思考讨论:大家都知道,常压下水蒸气降温会变成液态,继续降温会变成固态。那么氧气是否有这样的三态变化呢?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氧气?储存氧气的钢瓶是什么颜色的?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转化 ( file: / / / H:\\化学课件\\第二单元\\课题二\\液态氧.DAT" \t "_parent ):在101kPa时,氧气在-1830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0C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设问:正立于桌上的这瓶气体是不是氧气?大家可能怀疑吧?那么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不是氧气?实验探究:请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并仔细观察现象。小结: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其是否复燃。[提出问题]: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复燃,在氧气中却复燃呢? 其他燃烧的物质是不是也如此呢?[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氧气中剧烈。[实验探究]1.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一边实验一边简要解释):①细观察点燃前,硫粉和木炭在空气中是否有变化。点燃后,能否持续燃烧,有何现象。反应后,对生成物的进行观察和检验。②硫粉、木炭与氧气反应时,为使集气瓶中的氧气能与硫粉、木炭充分反应,应将硫粉、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底。③硫与氧气反应时,选择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为什么?硫粉取少点。④实验结束后将木炭、硫插入盛水的烧杯中,使其熄灭。讨论思考:①硫、木炭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点燃②硫、木炭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提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见过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那么铁在氧气中能否燃烧呢?[实验探究]: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探究讨论:1.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受热的面积2.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给铁丝预热3.为何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4.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底倒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这是为什么?——防止溶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分析、比较现象]:列表比较(学生描述,老师总结)物质空气中氧气中反应文字表达式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复燃无点燃硫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硫+氧气 二氧化硫点燃木炭发出红光、放热、产生的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出白光、放热产生的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碳+氧气 二氧化碳点燃铁丝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实验结论]:1.氧气能支持燃烧,且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2.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的物质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3.物质燃烧时,一般要发光放热。第三环节:练习反馈,巩固提高应用练习:1.桌上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空气,如何区别?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指导学法 归纳小结:1、“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实验现象:描述时,只能把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而不能描述物质的名称。如:硫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仅仅通过实验现象不可能知道生成物是什么,只能通过深入探究才能确定生成物的种类。如:硫燃烧生成。2、“火焰”与“光”的区别 火焰:是可燃性气体或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物质时的特征。如:天然气、酒精、石蜡、硫粉等物质燃烧均能形成火焰。 光:沸点高、难汽化的物质燃烧时只能发光,而不能形成火焰。如:木炭、铁等物质燃烧时只能形成光3、“烟”与“雾”的区别烟: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悬浮于空间而形成的。如:红磷燃烧生成细小的五氧化二磷颗粒,形成白烟。雾:小液滴分散悬浮于空间形成的。如:清晨空气中出现的浓雾。4.“点燃”与“燃烧”的区别 点燃:是反应的条件。是使可燃性物质达到着火的温度。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学法指导:1、探究法 2、比较法(对比观察)后记 序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