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时常出现。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像、分析、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重点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元素【情景导入】: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补铁剂”、“补钙剂”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是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探究新知】我们先来观察几种物质的构成有什么共同点:(幻灯片2-5) (都含有氧原子 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讲解: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称为氧元素 同样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称为碳元素【元素的概念】元素概念(幻灯片6)说明: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二个要素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幻灯片7) 2、属于同一类原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元素与原子区别】提问:元素与我们学过的原子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填表:(幻灯片8) 【解读】(幻灯片9)1.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3.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 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元素的种类】(幻灯片12)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交给学生一个谐音记忆法。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么样呢?(学生阅读P74页资料)(幻灯片13) 【小结】 二、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含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幻灯片16):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讲解】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或一大二小)的读法、写法。(幻灯片17)阅读:阅读P83页资料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要求学生掌握20种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幻灯片19至24)1.元素是具有_____的一类_____的总称。2.二氧化碳和氧气中都存在着______元素。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本质区别是( )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4.二氧化硫、氧化汞、氧气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5.氧化汞是由汞____和氧____组成的6.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MN(锰) B.Cu(铜) C.Na(钠) D.Al(铝)8.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炭 B.绿 C. 汞 D.钙9.符号“S”表示( ) A.硫元素 B.硫的原子核C.一个硫元素 D.原子量10.下列方框中,符号2H意义的示意图是 (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了元素的有关知识和物质的表述方法。启示:采用对比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