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走近法律》说课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古都安阳的李爱国,现工作于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走近法律》选自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框题体现了课标中“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法律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增强法律观念。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矩,明确在社会生活中要有共同的准则(规矩),并且要懂规矩、守规矩,进而把知识引伸到法律的特征,使学生明确学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为以后几个课时的教学做铺垫作用。(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分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特征、作用。2、难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他们往往只看到“规矩”、“纪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产生反感,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样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三、说模式在我看来,一节成功的课堂,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悟了多少。(一)教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境、图文并茂的优点,给学生于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2、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四人小组讨论法)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本框的知识性、理论性较强,而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少,阅历浅,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 。(二)学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模式)动:动手参加。(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并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及涉及的法律)(预习法))说: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悟:通过内容的活动化、活动的内容化帮助学生理解。能: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质疑,适时引导,建构知识,明确目标,培养情感。(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究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四、说设计第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5分钟)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让学生对此案例讨论发表看法。第二,讲授新课活动步骤:(活动一)(5分钟)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以此活动切入主题,让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体验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教师小结: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共同准则,有规矩,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活动二)(10分钟)根据87页上图例,学生分组说明身边的规矩,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的规矩无处不在,不守规矩后果严重。教师小结:提示学生要守规矩。知识延伸:规矩的种类繁多,教师启发提问,师生共同探究,分类。教师依据87页图和相关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讲解指出:法律与道德、纪律规则三者比较。重点讲解法律这一规则,要求学生记忆三个特征,(1)立法的方式;(2)国家强制力的含义;(3)普遍约束力的内含。这是本课的难点:意在明确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师小结:强调法律的三个特征(活动三)(10分钟)小组合作88页读表练习,思维拓展,小组代表说答案。巩固:身边经历的规则,哪些属于道德、纪律及法律。教师问: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进而引出下框知识:(活动四)(5分钟)事例分析:88页下图噪音扰民,受到警告(法律的规范作用)教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事情?从多角度感受到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进一步说明生活离不开法律。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充分讨论法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小结:法律对一方的保护就是对另一方行为的规范。(活动五)(5分钟)事例分析:89页下图(法律的保护作用)教师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样?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到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教堂小结(2分钟)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分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法律的规范、保护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应当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第四,巩固与练习(3分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重、难点,加强对本课目标的完成,让学生一起来做练习题。五、说板书:板书是全文的内容的总框架。既扩展内容又能突出全文的主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易记、易展开思维,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板书如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 走近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请多多指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8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模式4说设计5说板书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1说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标中“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1、“知道法律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分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特征、作用。2、难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2说学情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他们往往只看到“规矩”、“纪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产生反感,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这样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安阳市第六十六中学七年级学生3说模式模式学法模式教法模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四人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4说设计第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让学生对此案例讨论发表看法第二,讲授新课活动步骤(五个活动)遵守交通规则,交通井然有序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混乱不堪(活动一)对比上述两幅图“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并讨论问题: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 的现象?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提示:(1)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2)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思 考: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矩。篮球比赛的规则,保证了比赛的公平,保证了乔丹的精彩表现。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保证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效率。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分组讨论,安排好发言人和记录人,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出色。温馨提示:可以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或感受到的规则。(衣食住行、学校、家庭、社会公共生活、文体等其他领域)(活动二)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学校比赛场上公共场所生意场上纪 律有秩序有规则要遵守交易规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上星期天,老师坐公交车去商场购物,车上人特多,座位都满了,只好站着。发现有几个老人也站着,而几个年轻人却坐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下了车,来到商场,发现服务台前有两位顾客正在和服务员争吵,原来这两位顾客买了一只榨汁机,用了一次就坏了,想退货,商家却不肯,要他们去找生产厂家。星期一来到学校,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戴校徽和红领巾。合作探究:根据以上三个事例,比较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的区别。温馨提示:四人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三)产 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在校学生④自然形成③舆论习惯信念⑤教育行政力量⑥全国适用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制力对号入座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比较项目行为规范自然形成4全国适用6舆论、习惯、信念3教育行政制定7在校学生2教育行政力量5国家制定或认可1普遍适用8国家强制力9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保证实施5月9日,高晓松醉驾发生事故,被吊销驾照,5年内不能再重考。16日高晓松因醉驾案出庭接受公诉,审判结果:判处高晓松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法律的显著特征1)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它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最重要、最显著在现代社会,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都有哪些作用呢?七年级学生小郑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每晚都邀请舞伴跳到深夜。那咚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严重妨碍了小郑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曾多次与舞 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小郑懂得治安管理处罚法,知道国家颁布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于是他找到有关执法部门,请求干预此事。结果,舞迷夫妇受到了严重警告,并保证不再噪声扰民。1、你在生活 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 处理的?2、假如没有法律, 我们的生活怎样?(活动四)法律的规范作用途 径: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突出表现: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1、如果人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2、为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1)你能说出两幅漫画涉及的相关法律吗 (2)如果没有这相关的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活动五)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1、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 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作用保护作用规范作用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合法利益课堂小结第一框 走进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道德 纪律、规章 法律 ……3、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力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显著特征(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单项选择题1、我国法律规范作用的实现是通过( )A 规定人们的思想 B 规定人们的言论C 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D 规定人民的道德观念2、社会生活中,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调解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A 法律 B 道德 C 规章 D 纪律CB3、“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A、规矩就是法律B、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规矩包括法律、道德、纪律规则D、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B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之一。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从2008年起,我国实行“限塑令”。B、2008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包机正式启动。C、执法部门对参与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不法分子判刑。D、2008年《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开始施行。C5、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相比,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ABC5说板书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 走近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谢谢!请多多指教!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走近法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中 ( http: / / www." \t "_blank )学生 ( http: / / www. / xspd / Index.html" \t "_blank )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 ( http: / / www." \t "_blank )、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 ( http: / / www. / fwdq / zd / Index.html" \t "_blank )、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三、教学重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分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特征、作用。四、教学难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五、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学生2: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二)讲授新课: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第一框 走进法律(板书)活动一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活动二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活动三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三大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一)议案的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或30以上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的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有提案权。(二)法律草案的审议;(三)法律草案的通过;(四)法律的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纪律适用于个别群体:如《学生守则》只是用于在校的学生、《工厂纪律》只是用于所在工厂的工人。道德虽然也有普遍性,但他只约束心中有道德的人,它的普遍性与法律是有严格区别的,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活动四:看“小郑”谈法律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犯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找到舞迷夫妇进行交涉 。如果无效再请求有关执法部门干预此事,让这对舞迷夫妇不再扰民。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假如没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我”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很难正常进行的邻居们也很难正常地进行生活、学习、工作和休息,现代社会没有法律是很难想象的。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 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教师:《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活动五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找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协同法律部门,责成相关责任人进行赔偿。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三)、教后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分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法律的规范、保护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应当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四)、巩固与练习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重、难点,加强对本课目标的完成,让学生一起来做练习题。(见多媒体课件)七、板书设计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 走近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遵守交通规则,交通井然有序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混乱不堪对比上述两幅图“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并讨论问题: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 的现象?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提示:(1)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2)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思 考: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矩。篮球比赛的规则,保证了比赛的公平,保证了乔丹的精彩表现。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保证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效率。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分组讨论,安排好发言人和记录人,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出色。温馨提示:可以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或感受到的规则。(衣食住行、学校、家庭、社会公共生活、文体等其他领域)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学校比赛场上公共场所生意场上纪 律有秩序有规则要遵守交易规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上星期天,老师坐公交车去商场购物,车上人特多,座位都满了,只好站着。发现有几个老人也站着,而几个年轻人却坐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下了车,来到商场,发现服务台前有两位顾客正在和服务员争吵,原来这两位顾客买了一只榨汁机,用了一次就坏了,想退货,商家却不肯,要他们去找生产厂家。星期一来到学校,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戴校徽和红领巾。合作探究:根据以上三个事例,比较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的区别。温馨提示:四人小组开展小组合作。产 生 适用范围 实现手段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在校学生④自然形成③舆论习惯信念⑤教育行政力量⑥全国适用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制力对号入座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比较项目行为规范自然形成4全国适用6舆论、习惯、信念3教育行政制定7在校学生2教育行政力量5国家制定或认可1普遍适用8国家强制力9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保证实施5月9日,高晓松醉驾发生事故,被吊销驾照,5年内不能再重考。16日高晓松因醉驾案出庭接受公诉,审判结果:判处高晓松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法律的显著特征1)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它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最重要、最显著在现代社会,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都有哪些作用呢?七年级学生小郑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每晚都邀请舞伴跳到深夜。那咚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严重妨碍了小郑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曾多次与舞 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小郑懂得治安管理处罚法,知道国家颁布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于是他找到有关执法部门,请求干预此事。结果,舞迷夫妇受到了严重警告,并保证不再噪声扰民。1、你在生活 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 处理的?2、假如没有法律, 我们的生活怎样?法律的规范作用途 径: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突出表现: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1、如果人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2、为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1)你能说出两幅漫画涉及的相关法律吗 (2)如果没有这相关的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1、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 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作用保护作用规范作用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合法利益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进行选择:我逛街时,轻信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我晚上休息时,楼上夜半歌舞声扰人清梦我上初中时,父母让我辍学回家我到商店买了一双鞋,没几天鞋跟儿就掉了我父母离异后,父亲不按协议支付抚养费我回家时,发现物业擅自出租小区地下室赚钱我出行时,有人闯红灯而影响交通我假期加班时,老板不给加班工资……《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物权法》《广告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省略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走进法律(一)我们身边的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道德 纪律、规章 法律 ……3、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力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显著特征(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单项选择题1、我国法律规范作用的实现是通过( )A 规定人们的思想 B 规定人们的言论C 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D 规定人民的道德观念2、社会生活中,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调解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A 法律 B 道德 C 规章 D 纪律CB3、“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A、规矩就是法律B、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C、规矩包括法律、道德、纪律规则D、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B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之一。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从2008年起,我国实行“限塑令”。B、2008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包机正式启动。C、执法部门对参与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不法分子判刑。D、2008年《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开始施行。C5、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相比,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走近法律》人教版_李老师.flv 《走近法律》说课.doc 说课课件 走近法律.ppt 课堂实录课件 走近法律.ppt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