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运用,将定性化学反应转向定量分析运用化学反应的启蒙教学,使学生认识定量学习在生活、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同时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定量研究化学打下基础。本节课是熟悉并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课;同时也是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理解,所以重点使学生对化学反应计算有个清醒认识,学习正确的书写格式。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本课题虽是计算但只要求学生进行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能按要求列出比例并求解即可,在计算过程中,关键是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虎门销烟原理,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难点 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情境激趣→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
本节课,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化学原理入手,先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然后回顾化学方程式涵义,提出问题:林则徐至少向生石灰池中引入多少水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组内讨论解决并寻找解题依据和步骤。教师演示教材例题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步骤格式,通过找错巩固解题步骤。培养学生成就感,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激趣5分钟 【问题】林则徐在虎门用什么方法将鸦片销毁的? 利用多媒体显示“虎门销烟”片段。 解密“虎门销烟”原理及意义,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从该方程式中获得哪些信息?多媒体显示 思考问题(有学生认为火烧) 观看影片,聆听讲解,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质、量方面叙述 真实情境再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回顾旧知,为本节课做铺垫。
引入新课 8分钟 假如林则徐用了5.6吨的生石灰,那么他至少需引入多少吨的水呢? 要求:(1)先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交流计算依据。 (3)组内交流解题步骤。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探究新知 10分钟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教材例题1 一边讲解解题步骤,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的书写格式。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步骤,并总结成为6个字。 观看正规的书写格式,与老师共同回顾整个解题步骤,通过分析与探究,将解题步骤简化为6个字:设、写、找、列、解、答。 发现、纠正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掌握正规的书写格式及解题步骤
巩固练习 10分钟 火眼金睛 (1)多媒体出示错的解题过程。 (2)让学生按步骤寻找错的地方。 阅读教材例题2 回归情景: 林则徐所用5.6吨生石灰,至少需要煅烧多少吨的石灰石? 学生认真观察寻找错误。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换批改 再此体会格式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课堂小结 3分钟 解题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布置作业 1分钟 1、课本103页练一练。 2、课本103页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解题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设 (2)写化学方程式 写 (3)找已知量和未知量 找 (4)列比例式 列 (5)解比例式 解 (6)简明写答 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虎门销烟”事件设疑,通过解密销烟原理,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它们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爱国情感也为本节课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在引入新课和巩固练习两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小组互评,自行总结解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节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参与意识。 本节课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和相关的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学生参与学习不积极,如何在课堂上做到人人参与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认真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课后作业题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是:1、审不清题目,找不出有关化学反应;2、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是化学式错误就是忘记配平或者书写不规范;3、书写格式不规范。 从作业中反映出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好。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常见化学反应的理解,不断强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方法,再加以练习,通过反复演练、相互评价等方式加深对解题过程的理解。
1.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因为 (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D.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表示它们之间的质量比
2.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
A.2g B.8g C.9g D.18g
3.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
A.硫 B.碳 C.磷 D.铁
4.某反应A+2B===C+D,若有30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那么要得到7g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 ( )
A.20g B.15g C.12g D.6g
5.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5g氧化镁,则所消耗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
A.镁2g 、氧气3g B.镁3g 、氧气2g
C.镁1g 、氧气4g D.镁4g 、氧气1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