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3 制取氧气 课 型 新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情感态度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幕布的形式复习元素符号为本节的符号表达式做基础,同时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状态集中到上课状态,紧接着用刚刚发射天宫二号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梦想和学习积极性来引入新课制取氧气。教师过渡:1、制取氧气包括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学生小组阅读课本40页找到工业制法。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简单介绍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复习提问:两名学生分别在电子白板和黑板书写上节过的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教师巡视下面学生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反应前后符号种类是 否改变,从而分析出选择药品制取氧气不能随心所欲,要客观客观事实,所选药品中必须含有氧元素。课件展示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分 解过氧化 2、加热氯酸钾3、加热高锰酸解实验探究,引导观察紧接着学生观看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微课,观察如何制取氧气的,以及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检验方法,复习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教师提问:由刚才的实验你们观察到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入了二氧化锰,那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还是有其他的名字呢 同学们想知道吗 (从而调动学生想自己动手探究的冲动。)布置任务:有老师提供的药品和器材完成课本38页的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动手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活动: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一组同学在做实验中不是反复加的过氧化氢,而是加了两次二氧化锰,由此正好小组探究出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只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讲出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并分析一种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拓展提问:要探究某物质是否在反应中做催化剂 要作对比实验,证明此物质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教师提问:观察两种制取氧气的装置是否相同 师生活动:由课件分析制取气体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观看课件给出的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套装置,分析出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拓展:课件拓展给出固液常温型的其他装置,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恰当的选用器材。同时也给出收集气体三种方法: 1、排水法(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找不同 1、观察加热氯酸钾制氧和高锰酸钾制氧的装置图的不同 阅读课本37页自己完成高门酸钾制氧的探究。并完成表达式的书写。2、对比三种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从节能、环保、操作简便考虑哪一种制取方法好一些 3、对比三个文字表达式,找出与上节学习的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从而分析出分解反应的定义。小结与练习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点:一、制取氧气1、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分解过氧化氢 (2) 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3、装置4、检验二、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三。分解反应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课件中的习题,和教师临时给出变式题。归纳与反思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教师活动: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自己明白这节课的成功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让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努力明天就会更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伴随着“明天会更好的音乐”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知识应用,总结提高多媒体展示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观看、思考 、回答思考、讨论、回答。 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阅读、理解、思考。回答:物理变化。师生借助白板分析出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并完成课件中的问题探索学生活动书写C、S、P、Fe与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学生观看视频,复习旧知。学生动手实验①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②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③二氧化锰可重复使用④二氧化锰自身不能产生氧气。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知道什么是催化剂。知道催化剂能改变(加快、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观看,了解催化剂的作用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活动观看氯酸钾制氧视频观察实验书写此反应文字表达式,并记忆。根据实验现象和老师提供信息写出反应表达式。整理、归纳。实验装置的分析,练习装置的改进,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阅读、交流、书写、观察按要求书写,并回答它们属于化合反应。讨论、回答:共同点:(属于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同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学生活动通过交流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学生谈收获 视频加游戏引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体会氧气的重要性。通过对工业制氧气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便于学生思路清晰,系统掌握。设 计 意 图通过复习旧知发现新知识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制取氧气的选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视频,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检验方法通过实验让生知道这两种实验室制氧气方法的药品及原理。归纳、总结整理知识。设 计 意 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实验室制取氧气通过交流、反思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设计意图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同时回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努力就会有提高。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制法 1、自然界:光合作用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3、实验室制法 ⑴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催化剂:①改变反应速率②质量、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催化作用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 B+C+…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是教材和教学学大纲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 其次,本节我主要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选择。重点培养学生会选择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最后,通过学习,基本达成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用改进实验来突破催化剂的定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PAGE1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