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木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都是碳的单质,而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因此,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放在石墨的内容中介绍。在介绍碳的单质时,教材注意图文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材图片的充分使用,以使学生形成观念: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技术,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课题的图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恢复学生在第五单元学习中受到影响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1、记住金刚石、石墨和C60 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 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3、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
本课应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应用到的教学策略有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师和学生评价等。在非网络资源下老师做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前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师将学生导学案收齐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评价打分,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对分到有难度题目的小组组长进行指导。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计划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上课前5分钟 在前黑板板书课题名称、学习目标、课堂流程。 板书各小组分到的任务 为课上展示做好必要的准备。
解读学习目标(3分钟) 解读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 让学生清楚学习完本节课后应达到的目标
对群学(5分钟) 巡视,对对群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 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群学。 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相帮助解决导学案中比较简单的问题。
备展(2分钟) 分配各小组展示的任务 各小组第二次对群学,准备本组要展示的内容。
展示(25分钟) 教师点拨: 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导入新课。 六组学生展示: 一、【复习巩固】 1.氧气和臭氧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2.红磷和白磷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上述两题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主展示,教师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师点拨: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在一起;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五组学生展示: 二、【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106—10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同一种元素 组成不同的单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有 、 、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有 、 。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有 、 。 2.金刚石、石墨、C60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3.物质的 和 决定了它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 。 4.用石墨制取金刚石是 变化。 5.C60的一个分子是由 个碳原子构成的,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教师点拨: 把金刚石、石墨和C60放在纯氧中燃烧,证明它们燃烧后的唯一产物是二氧化碳就行了。 四组学生展示: 【合作探究】 描述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描述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描述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师点拨: 碳指碳元素;而炭指由碳元素组成且含有少量杂质的具体物质。因此书写时一定要注意。 三组学生展示:【指导二】 1、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都具有 的结构,因此它们都具有 性。 用作冰箱除味剂, 用作制墨汁, 用于冶金工业, 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用于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加入到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在这四种物质中, 的吸附能力最强。 2.小组实验,完成实验6-1,填写实验现象。木炭吸附色素是 变化。
教师点拨: 二组学生展示: 【当堂检测】 1. 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C.该物质是由金刚石和石墨构成的 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2.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便易于开启 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D.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教师点拨: 一组学生展示: 【当堂检测】 3.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金刚石 C.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D.一定是炭黑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吸附是化学变化 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D.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 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6.在下列各种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 B.焦炭用于金属的冶炼 C.活性炭用于某些气体或液体的净化 D.炭黑用于制造油墨、鞋油和颜料
小结(5分钟) 板书学生总结的知识点。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加深印象。
(
课上
1.
解读学习目标
2.
对群学,小展示
3.
对群学
4.
大展示
5.
小结
)(教学流程图) (
课后
整理导学案,预习下一节导学案
) (
课前
预习完成导学案
)
七、教学评价设计
组别导学案板书对群学展示质疑、补充总分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适当,知识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导学案。课上通过对群学交流,学生几乎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大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各个知识点熟悉了一遍,在质疑、补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并注意结合教材图片的充分应用。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掌握还是不是很牢固,学生还需一节习题课进行深入学习。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