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学 科 化学 课 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2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学会什么是中和反应并能判断。2.能用不同实验的方法探究NaOH与HCl是否反应。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4. 会写酸碱中和的常见化学反应。5.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 能用温度计或酸碱指示剂去判断酸和碱的确发生了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模式 “情景导入→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反思与评价”
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
情景导入问题猜想 多媒体展示一位因胃酸导致胃疼的图片,2秒后出示问题(胃酸、胃痛!怎么办?想一想, 可能是哪种成分起了主要作用?) 通过观察图片体会胃疼的痛苦,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
演示实验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教师分别在两个试管中做Cu(OH)2与H2SO4、NaOH与HCl的对比实验。【问题生成】两个实验是否发生了反应,怎么判断?【学生实验】用已有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提供药品是: NaOH溶液、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温度计等)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学生思考后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注意用量)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思考能力。2、形成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给学生一个设计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学会倾听和表达及质疑。
程序设计 实验验证展示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保护仪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倾听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引导学生做补充)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并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归纳能力。
反思与评价 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三组实验对比哪一组效果更好,废液更好处理。 学生分析:用酚酞的效果更好,而且更易判定废液的酸碱性:温度计可以证明发生了反应但废液的酸碱性不能用眼看出:石蕊的现象不明显,不利用判定是否恰好反应。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在一次次实验后逐步的提高,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
练习问题 书写常见的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已上反应中都有什么生成?追问:水从哪里来? 学生书写回答:有水生成。水是由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 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引出概念和实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H++OH-=H2O解决开篇的问题。 整理归纳记忆
练习小结 巩固知识整理、表达 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所学内容整理归纳,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
板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现象及结论温度计石蕊酚酞实验现象温度升高由蓝变紫有红变无结论反应反应反应中和反应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H++OH-=H2O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