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第二单元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复习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第二单元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复习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目标表述 知识和技能:(1)对本课题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质、溶剂、溶解度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等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2)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推理、归纳等能力。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课题1是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是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两个课题密切相关,步步深入。其特点有:知识的逻辑性很强,供学生参与的活动较多。
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对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学会了简单应用。
学生缺什么 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还有待于提高,对有关溶解度曲线的一些题目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教学难点 重、难点表述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探究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 对溶解度的认识;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动态变化。
助学方案 小组实验探究、问题式、引导式等多种手段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阶段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下午好,我们今天复习《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老师相信你们的表现是最棒的。 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活动一我会探究 探究活动:溶液是如何形成的?药品:食盐、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氢氧化钙、植物油、泥土、水。仪器:试管、药匙。步骤:在分别加入约10mL水的 1、2、3、4、5、6、7号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盐、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氢氧化钙、10滴植物油、泥土,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编号物质名称现象是否分层温度变化溶解情况1食盐2氢氧化钠3硝酸铵4硝酸钾5氢氧化钙6植物油7泥土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实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做铺垫。
活动二我能解决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如: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如: 。问题1:7个烧杯中哪些形成了溶液? 给学生展示7个烧杯观察它们的不同。问题2:1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的固体都溶解了吗? 判断方法:(1)当固态溶质充分溶解后,溶液中还有该固态溶质剩余时,那么该溶液是 ; (2)当固态溶质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剩余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思考:如何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例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 中措施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分类、概括等能力。通过问题2引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之间的转换。
活动二我能解决 问题3:5号烧杯中的固体为什么会有剩余? 烧杯中固体物质的剩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例2.20℃时,测得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 )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 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  D.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问题4:由溶解度曲线图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呈现哪些变化趋势? 。 。 。问题5:你从溶解度曲线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曲线上面的点表示: 。曲线的交点表示: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问题6:生活中“夏天嗮盐,冬天捞碱”其原因是什么?讨论: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问题3引入溶解度。例2巩固溶解度的四要素。并通过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引入溶解度曲线图并讨论问题4。通过问题5的讨论让学生知道溶解度曲线图可以传递很多信息。用问题6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结晶的方法。
活动三我会总结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
活动四我会应用 解决问题:1.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蔗糖 C.食盐 D.香油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活性炭 3.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 20℃时,18g NaCl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8g B. 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g C. 20℃时,36g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D.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碑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能力提升:5.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100g的水,在20℃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填编号)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如冷却A烧杯,未溶解的固体物质会溶解,则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如图中 曲线; (3) 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或“=”)。 (4) 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5)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6) c的a点溶液怎样操作能到c的溶解度曲线上(达到饱和状态)? 通过解决问题检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反馈练习 见学案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板书设计 知识网络图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预习设计 预习课题3的内容
反思与重建
蒸发溶剂法
冷却热的
饱和溶液
结晶
溶解度
蒸发溶剂
加溶剂
分类
组成
溶质
溶剂
溶液
概念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质
降温
定义
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
知识网络
.a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