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 元素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 元素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新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构成物质的奥秘》下的二级主题《认识化学元素》中的内容。在中学化学中,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思想至关重要。前面的教材中已经接触过元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存在于物质中,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基本元素观,同时把对物质和反应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元素及化合物和质量守恒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突出方法的学习和观念的建构,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一些常见元素符号及写法。
2.学生已有的科学认知:宏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3.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元素概念的理解;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素的概念;
(2)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的观点;
(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推理、归纳等方法加深对元素概念、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成物质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启发和引导,初步养成勤于思考、
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等科学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驱动法、类比推理法、指导读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类比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完成导学案预习部分。
2、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引入】播放广告——哈药六牌钙加锌。【提问】广告中提到“钙”和“锌”,以及含氟牙膏中的“氟”、加碘盐中的“碘”、高铁酱油中的“铁”等指的是什么呢? 进入情境,思考广告中提到“钙”和“锌”,指什么? 用白板播放视频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环节二、自学展示探讨新知(建构元素概念) 【概念回顾】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提问】这一种碳原子指什么?还有其他的碳原子吗?【追问】表格中的三个原子都是碳原子,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A88氧原子B89氧原子C810【引导】我们将质子数为6的这一类原子统称为碳元素。质子数中子数碳原子A66碳原子B67碳原子C68【提问】从这张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怪现象呢?【引导】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你能类比这两句话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吗?【引导回顾】在原子中存在什么样的等式?因此我们还可以给元素定义为: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能否给元素定义为: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能否举例说明【板书】一、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概念分析】即是什么意思?一类原子指那一类原子呢?【追问】既然数元素属于一类原子的总称,那说明元素是宏观概念还是微观概念呢?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跟踪练习】判断正误1、水(H2O)是由氢元素、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2、水(H2O)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课堂活动】送元素回家 交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看课下注释:这种碳原子叫做碳12,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他们的质子数相同都为6,中子数不同所有氧原子的质子数也都相同,中子数不同。【讨论总结】元素就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交流讨论】钠离子和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因此不属于同种元素。【回答】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电子数也不一定相同。【讨论回答】1对2不对因为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论个数。 多媒体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多媒体出示元素概念、特点等利用希沃5中的“超级分类”游戏应用“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 利用类比的思路进行元素概念的引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学生自己总结元素的概念,加深了对此概念的印象。重视对概念的分析,对于学生理解上的误区要加大分析力度,有针对性。及时练习,逐层击破问题
环节三、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合作探究一】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将相关内容填写在导学案上。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组内搞懂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请一个同学到白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完成。 利用视频展台对学生导学案进行投影,订正。利用希沃5中的“选词填空”“趣味分类”游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用视频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将白板活动应用于课堂,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在导学案上设置同样的题目,避免了一人做题,其他人看热闹的局面。
环节四、自学展示发现新知(元素的含量) 【阅读提示】请阅读课本60页的文字和图片,归纳地壳中含量排前四位,生物体中含量排前五位,空气中含量排前两位的元素。【顺口溜】地壳中:养闺女贴(心)生物体中:氧探亲带钙 阅读课本60页图片及文字,进行归纳地壳中:氧硅铝铁生物体中:氧碳氢氮钙空气中:氮氧 借助希沃5中的思维导图展示元素的含量,并在每个节点中添加图片,及备注 思维导图替代大段的文字,简单明了
环节五、合作探究(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学以致用】葛优说他能点水成油,你信吗?观看视频说说你的理由。小提示:汽油中含C、H元素。 小组讨论并总结: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认真观看视频思考:不信,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反应后不可能有碳氢元素生成。 借助希沃5插入视频的功能,插入葛优的小品 小组讨论突破重难点。用有趣的小品应用所讲的内容,学以致用,加深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环节六、合作探究(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引导】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设计思维导图,理清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利用希沃5拖拽功能,拖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分析它们的关系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环节七、男女生PK(元素符号记忆) 【提示】你有两分钟时间巩固课本62页元素符号及名称,两分钟后男女生进行PK 巩固62页元素符号及名称 利用希沃5中分组竞赛游戏组织男女生PK,插入两分钟音乐 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音乐能很好地缓解紧张的气氛。
环节八、巩固练习 【练习】每个元素符号链接一道题目,请读出元素名称,并回答元素符号链接的相应题目。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利用希沃5链接功能,隐藏相应的题目 这样设计使得题目比较有神秘感,巩固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新课标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归纳,形成化学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借助白板游戏巩固应用所学的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
本节课从三个大环节对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元素概念,采取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的分析,并且将元素的概念进行拆分,难点分散逐个突破,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元素,而是采取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体会逐层深入的分析问题的乐趣。
本节课注重知识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重视小组合作,通过两个小组活动交流讨论了宏观元素组成物质、微粒原子构成分子以及元素守恒在学过的知识中的应用,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这三个活动会让很多的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化学反应,为后期学习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