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好,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欠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实验室常见的一些仪器及其使用,如:集气瓶、导管、烧杯等,这为本节课做了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探究《氧气》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会总结实验现象,学会从实验现象推出实验结论;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辨别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发挥主体精神,学会观察、推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学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四、课型和课时新授课,2课时。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净物和混合物的辨别。六、教法、学法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阶段,教法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问答法;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展示一只空塑料袋)问学生袋中有什么?具有什么性质 接着放映幻灯片出示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它有哪些性质?”通过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空气里面有些什么呢?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 请学生回答, 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第二环节:讲授新知,解决重点1.图片展示拉瓦锡实验并讲解,设疑: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图片展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并识别各种仪器; 3.带领学生分析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现象。 5.以红磷燃烧为例,解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原则; 6.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拉瓦锡实验 思考这两个结论是否正确 说出实验实验仪器名称 用笔将实验中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字眼做记号观察 学生练习书写拉瓦锡试验中设计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分析前面画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的原因是什么? 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什么? 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立即塞紧瓶塞? 为什么要等到红磷熄灭并冷却之后再打开弹簧夹? 问题2、3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2.拓展提高: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3.饼状图展示现代测出的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引导记忆。 加速冷却 若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造成集气瓶内中上部气体受热逸出。 如果燃烧刚结束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的状态,压强变化不准确。 不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阅读课本,掌握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及其比例第四环节:巩固知识,总结评价1.课堂小结 2.针对性习题练一练 当堂抢答,锻炼学生的解题速度,反馈教学效果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能力提升空气中各种气体有什么用途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本八、板书设计& 2.1 空 气一、空气由什么组成 1、拉瓦锡实验: 汞(银白色) 氧化汞(红色)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 原理: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结论: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