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知识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要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设计思路】在讲授本课题内容时,主要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基于此,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于干冰、二氧化碳的用途等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化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强化环保意识。课后通过猜想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2、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2、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现代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法【实验用品】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梯形铁片、喷雾瓶、酒精灯、橡皮塞(带导管)。可乐、矿泉水瓶(质地较软)、蜡烛(长短各几支)、石蕊染色的干燥小花、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动画)观看一段歌舞表演,舞台会喷出白雾,思考白雾是什么? 这是二氧化碳所致。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并板书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观看动画。 学生回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并思考动画中提出的问题。 ①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教师安排学生实验的内容,同时提醒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巡查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探究完,汇报交流后用大屏幕展示。)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有三态变化,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课前动画中的问题)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1:观察一瓶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学生实验2 :教材117页实验6—3 学生实验3 :教材117页实验6—4 (学生探究完毕,填好相关表格并讨论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学生分析课前动画中的问题。 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与课前所提问题相呼应,让学生兴趣持续保持。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指导学生继续探究,探究结束后汇报交流,再用大屏幕展示)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4:教材118页实验6—5 学生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学生探究结束后,交流总结。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性质。(展示一瓶可乐)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组织学生讨论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发生这一反应的原理就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用大屏幕展示) ③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反应来检验或鉴定二氧化碳。 ①学生思考,参与班级的讨论与评价。 ②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各抒己见。 ③上台演示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及时科学地鼓励评价学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情绪体验。 体会化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干冰是什么?干冰与二氧化碳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9 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继续阅读教材p119-120有关内容,看完后交流总结。 (大屏幕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温室效应”内容,并思考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多媒体播放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 如何防止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作为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完毕,用大屏幕展示)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观看、聆听, 并思考和参与讨论。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②培养学生看图说文和阅读教材的习惯。 ③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强化环保的重要性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 进行小结(再用大屏幕展示) 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条理化。练习题 课后完成练习。 及时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H2CO3=CO2↑+H2O③与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3.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气体肥料;③灭火;④“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⑤化工原料。4.温室效应⑴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⑵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①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保护绿地等。③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等。【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 碳 酸 ______ , (2) 干 冰 _____ ,(3) 石灰水中 主要成分 ______ , (4) 碳酸钙 ________ 。2、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____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 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将溶液加热又变成 ___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3、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往往形成 一层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制干冰B、灭火C、制化肥D、制纯碱5.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CO2的可靠方法( )A.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C.检验该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D.通入水中看溶解性6、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7、填好下列的表格CO2的用途 利用的性质灭火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气体肥料 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墙壁的粉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