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没有增减。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本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教学方法 播放视频、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合作
课 型 新授 教学课时:1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课题】: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填等于、大于或小于)二、课中探究,获知定律【播放视频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分组实验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详见大屏幕)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内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一)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二)实验步骤①取出一小堆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总质量m1。②取下锥形瓶(注: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质量m2 。①将一根铁丝用砂纸打磨干净,再向试管内倒入约三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 ②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和铁丝一同放在烧杯内,再放入托盘天平中称量,称得总质量m1。③把铁丝放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砝码不动)④待试管内溶液颜色改变时,将步骤③中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 实验现象反应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结论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练习:1、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C的质量为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充分反应后,剩余1克B,生成的C的质量为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能恰好完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微观解释】看水分子分解微观示意图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微观:化学反应前后, 、 和 的质量都 (填变或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 、 和 的质量都 (填变或不变)。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播放演示实验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播放视频实验四】:镁带的燃烧实验实验目的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内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播放演示实验三);镁带的燃烧实验(播放视频实验四)实验步骤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它们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 m1, 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③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天平上,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观察反应现象。③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实验现象结论分析【建构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次探究】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改进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或药品,完成实验。  优化实验方案,再次探究改进方案结果结论分析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 内进行。 回顾情景导入: 【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巩固定律1、a克镁在氧气中完全燃后,得到b克白色固体,此时参加的反应的氧气( )A:(a+b) 克 B:(a-b) 克 C:(b-a) 克 D:无法判断2、将24.5克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克,则产生气体____克。3、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4、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