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三、教材地位本节教材在整册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燃烧和灭火这一重要知识点,经常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并且还经常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家里不幸发生了火灾,到底怎么处理?公共场所出现了火灾险情,怎么办?怎么样防止这些悲剧的发生?掌握了本节知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如,从生活中的点煤炉,擦火柴,点蜡烛等等。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七.教法简介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在老师的指引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自己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学生的讨论、阅读课本的内容,解决本节课的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的水和空气孕育了生命;而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板书《燃烧和灭火》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谁生过煤炉。你是怎样生炉子的?学生:思考,回答。师:问,点着了吗?还有谁。学生:点着了。师:不错,有没有谁没有点过炉子,什么原因呀,那现在给一次实践的机会,模拟一下生煤炉的过程。请同学认真观察他的操作看对不对。并帮助他完成。学生:操作,思考,回答。师:结合同学们的生煤炉过程和刚才模拟过程 ,为什么用火柴不能将煤球直接点燃呢?请同学思考一下,再小组交流。学生回答:因为煤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而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达不到这个温度,但火柴燃烧放出的的热量达到了木条的烧的温度,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木炭燃烧的温度。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才能达到煤燃烧的的温度师:其它同学同意不同意这个同学的说法呀?生:同意。师:很好。从同学们的描述中知道,这几种物质燃烧都有需要一定的温度。在化学上,这个温度就叫做这种燃料的着火点。其实我们点燃的目的就是给燃料加热使它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它的着火点。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和对着火点的理解请同学对这三种物质,木炭,木条,煤球的着火点的高低情况作一个比较。学生回答:(木条最低,煤球最高)师:很好,不错,这就表明任何物质燃烧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那同学们在生炉子过程中,煤球被点燃了,那煤炉为什么没被点燃了,请同学思考并小组交流一下。想好的组请回答。学生:可能有两路情况: 1、温度没有达到炉子的着火点。 2、煤炉不具有可燃性。师:同学是不是同意她的意见。很好,事实上煤炉的内部都有一层耐火材料,这一层耐火材料不具有可燃性。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的,只有具有可燃性的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才可能燃烧。师:根据刚才分析是不是就是说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呢?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小组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哪个小组来说说生:讨论并回答师:是不是真如同学所说的呢?如何在实验室验证燃烧需要氧气。学生:思考回答师:对,用变量控制法。师:问那么要控制什么条件呢?生:氧气。师:对。为了便比比较,1、最好取同种物质。2、让它们处在相同的温度中。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仔细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师问,同学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生:水面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水中的白磷未燃烧。师问:如何让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呢?生:通入空气。、师:好,并将一支空试管倒插入水中的白磷上方。问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白磷燃烧,再次验证了燃烧需要氧气。师:板书:燃烧的三个条件。火的稳定三角形。师:我想检验一下同学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请同学动手做一做好吗?在你们实验桌上分别有四种可燃物(打火机、火柴、蜡烛、酒精灯),请你们把它点燃,并思考你的操作分别使它们满足了燃烧的什么条件:生:好。师:通过上面的探讨,同学对燃烧有了什么认识?生: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师:不错,现在同学在课本找到课本中完整的燃烧的概念。请同学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师:板书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本质:氧化反应;程度:剧烈;现象:发光、放热师:同学在生活中为了使火烧得更旺,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生:用扇子扇。师:对,还有我们家的煤做成蜂窝状。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看通过什么办法能促进物质燃烧。生:1、氧气浓度师:举例……。还有吗?生: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师:如……生:回答……师:可燃物只要达到燃烧条件的时候就会燃烧。燃烧的产生的热和光为人类带来了文明。会使用火也是人类区别一般动物的一个标志。同学思考火给人你们的生活还了哪些便利。生:取暖、做饭、发电……师:对,火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而且现在还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如奥运圣火……。但是,科学是一把又刃剑。如果使用不当火又会给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我国消防部统计;我国2008年共发生火灾13。3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炎灾),死亡1358人,受伤684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刚才同学做得非常好,在做完实验时,同学们都用正确的方法把火给熄灭了。现在请同学思考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熄灭的。小组总结一下灭火的原理。生:回答师:现在请同学用讲台上的三种物品把蜡烛火给熄灭了,并说明你操作的原理。生:回答……师;同学们刚才的操作实际上就是控制了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板书:灭火原理……师:如果在生活中同学们碰到火险根据什么原理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现在老师设置一个情景,现在九年级学习比较紧张,有同学在宿舍床上点蜡烛看书,假如你是当事人,不小心把床单烧着了,你该怎么办?请小组讨论。生;讨论……师:提问生:我马上把床单扯下来师:扔到那里去生:地上师:很不幸地告诉你,你在扔时把下床的被子给烧着了。你怎么办?生:赶紧把这同学叫起来帮忙灭火。师:怎么灭?生:去卫生间取水。师:还是不幸的告诉你,由于你用的时间比较长,你的整床都烧起来了,且火比较大。你怎么办。生:把其它同学叫醒,将其它床移开。师:为什么。生:移走可燃物防止把其它床上的用品点燃了。师:然后呢/?生:叫老师、拔水、找灭火器……师:这位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天把火熄灭了,作为当事人的你,在这次事件后有保想法?生:回答……师:根据这位同学所说,的确我们在以后生活中要消除火灾,但避免火灾最重要是时时刻刻要防火。在这节课之前,因为要做燃烧的实验,所以老师准备了湿抹布和灭火器。老师有这种意识,万一实验中出现了不测,老师可以从容应对,那同学思考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家庭当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生:回答师:很好,说明同学们都学会了一定的防火意识。但是灾难难免不发生。当发生火灾而我们又身监其境进该如何救助和自救呢?假如我们在外玩你发现了火灾而就你一人在现场,你会怎么做?生:赶快找电话,拔打119。师;很好。你具有很好的社会责任感师:对,再设置一个情景:假如非常不巧,这火灾就发生在你家那栋住宅楼里(你家住三楼),当时你一个人在家正在看书,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失火了”,你听到了会怎么做?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讨论……师:请这组这个同学上来回答生:先打开房门看火势如何。师:假如火还没有把房门封住,你会怎么办?生:找安全出口逃生。师:逃生时你会怎么处理。生:用湿毛巾捂住口箅,心量让让头离地近些前进。师:为什么这么做?生:回答:师:教师准备了湿毛巾,演示一下生:演示师;很好,在很多火灾现场发回的报道表明,很多受难者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呛死的。因此,在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箅。因为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等由于温度高而浮在上面。所以要尽量弯下腰运动。师:再设想一下,假如当你打开房门时,发现火已经很大,封锁了出口,烟也很大,看不清外面时,你以会怎么做?生;关上房门,找抹布弄湿把站缝塞紧。师:为什么生:……师:你接着怎么办?生:拔打119。师;这里有电话,已经接通119,你现在就报警,你会怎么说。师:当你报了警后你是不是坐下面等别人来救你。生:打开房间窗子呼救。师:当你发现火势已烧到你的房间,等人来救你已明显来不及时,你采取怎样的逃生方法?生:1、把被子弄湿盖在身上尽量拖延时间。2、把被子,纱发垫等软的物体从窗子扔到楼下,再跳到上面。3,找绳子或把被子拧成绳索接起来连在牢固的东西上,顺着绳子溜下去。……师:很好。在这堂课里,我们介绍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都缘自于生活,也说是说生活处处有化学。那请同学总结一下,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回答。学了这节课后请同学给你们的邻居宣传消防安全以防为主,并向他们宣传安全知识。同时检查家里是否还存在安全隐患并排除它。同学们能不能做到。第二;刚才提到灭火器,请同学调查一下,看你的村里,学校有哪些种类的灭火器,如何使用它们。我们在下节课再交流。师: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九、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2.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3.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十.教学反思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准备一支试管,实验时将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这节课我在设计中努力想克服以前上课的通病,不能把握时间,可是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不可控制性,这在教材的处理仍然是我的弱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