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
1.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________的电解质,H2O+H2O??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符号:__________。
(2)公式:KW=______________,25 ℃时KW=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KW大小的因素
(1)水的电离过程是个________的过程,故温度升高,H2O的KW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________水溶液,只要________不变,KW就不变。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酸、碱均可________水的电离;
(2)升高温度可________水的电离;
(3)易水解的盐均可________水的电离;
(4)活泼金属(Na)可________水的电离。
知识点一
1.极弱 H3O++OH- H2OH++OH-
2.(1)KW (2)c(H+)·c(OH-) 1×10-14 mol2·L-2
3.(1)吸热 增大
(2)电解质 温度
4.(1)抑制 (2)促进 (3)促进 (4)促进
知识点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决定的:
(1)c(H+)____c(OH-),溶液呈酸性;
(2)c(H+)____c(OH-),溶液呈中性;
(3)c(H+)____c(OH-),溶液呈碱性。
2.pH
(1)计算公式:pH=_____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________。
(3)表示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
方法: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与__________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知识点二
1.(1)> (2)= (3)<
2.(1)-lgc(H+) (2)0~14
3.标准比色卡
知识点三 酸碱中和滴定
1.主要仪器
(1)滴定管
滴定管分为________滴定管和________滴定管。酸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碱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如图所示:
(2)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2.主要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________、蒸馏水。
3.实验操作(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
(1)准备
滴定管:________→洗涤→________→装液→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注碱液→记读数→加指示剂。
(2)滴定
左手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
(3)计算
平行滴定________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4.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红色 5~8________ >8蓝色
甲基橙 <3.1______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无色 8~10________ >10____
知识点三
1.(1)酸式 碱式 酸式 碱式
2.指示剂
3.(1)检漏 润洗
(2)握活塞旋转开关 不断旋转摇动锥形瓶
(3)2~3
4.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红色 5~8紫色 >8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无色 8~10浅红 >10红色
一、溶液pH的计算
1.总体原则
想方设法求出溶液中c(H+),然后再对c(H+)求负对数,即pH=-lg c(H+),但注意溶液为碱性溶液时,应先求________,再求c(H+)=__________,最后求pH。
2.具体情况
(1)酸、碱溶液pH的计算
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________ mol·L-1,pH=-lgc(H+)=-lg________。
②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OH-)=nc mol·L-1,c(H+)=______________ mol·L-1,pH=-lgc(H+)=______________。
③弱酸溶液和弱碱溶液的pH求法。
(2)酸碱混合pH计算
①两强酸混合
c混(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强碱混合
c混(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酸、强碱混合(一者过量):
=。
(3)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①强酸和强碱溶液分别稀释10n倍后,则pH稀和pH原的关系是什么?
 
②强酸和强碱无限稀释时,为什么其pH值都约为7
 
③弱酸或弱碱溶液稀释10n倍后,则pH稀和pH原的关系是什么?
 
思维升华 溶液中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是否相同,有什么关系?
【疑难解析】
一、1.c(OH-) 
2.(1)①nc (nc) ② 14+lg(nc)
(2)①

(3)①强酸溶液每稀释10n倍,c(H+)减小为原来的,pH稀=pH原+n;
强碱溶液每稀释10n倍,c(OH-)减小为原来的,pH稀=pH原-n。
②强酸或强碱溶液无限稀释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不能忽略,故pH只能接近于7(或约等7)。
③弱酸溶液稀释时c(H+)减小的程度比强酸小,每稀释10n倍,pH稀弱碱溶液稀释时c(OH-)减小的程度比强碱小,pH稀>pH原-n。
思维升华 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
(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了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2)室温下,溶液中的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
【疑难探究】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cB=
V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
cA——标准溶液的浓度。
故有:cB正比于VA。
2.常见误差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操作 VA cB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疑难解析】
二、2.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不变 无影响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②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
③t ℃时,某溶液pH=6,则该溶液一定为酸性
④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降低
⑤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
⑥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⑦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存在K+、Na+、AlO、SO
⑧26M3+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
⑨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⑩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
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1,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答案】⑩
【解析】
①溶液的酸碱性只取决于c(H+)、c(OH-)的相对大小,纯水总是中性的,故①错误;
②醋酸为弱酸,稀释时因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4,故②错误;
③温度不确定,所以pH=6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③错误;
④碱性溶液在稀释时c(OH-)下降、c(H+)上升,故④错误;
⑤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故⑤错误;
⑥100℃时,Kw=1×10-12,所以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故⑥错误;
⑦由水电离出的c(H+)=c(OH-)=1×10-12 mol/L,故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则AlO不能大量存在,故⑦错误;
⑧质子数为26的是Fe3+,其能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故⑧错误;
⑨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醋酸根离子水解,c(H+)降低,c(OH-)增大,溶液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平衡应正向移动,故⑨错误;
⑩加入FeCl3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 Fe(OH)3+3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c(H+)增大、Kw不变,c(OH-)变小,则可能引起由b向a变化,故⑩正确;
水电离需要吸热,温度越高,Kw越大,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会增大,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9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B,则故 正确;
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1×10-13 mol·L-1<1×10-7 mol·L-1,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抑制水的电离,溶质为酸或碱,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故 错误;
则说法正确的为⑩ 。
【典例】2.Ⅰ常温下,将某一元酸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HA的物质的 量浓度 NaOH的物质的 量浓度 混合后溶液的pH
甲 pHa
乙 pH7

丁 pH10
从甲组情况分析,从a值大小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混合溶液中和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标号。
A.前者大 后者大
C.二者相等 无法判断
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填“”“”或“”。
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___________。
某二元酸H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HBH。
的NaHB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的Na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答案】 时,HA是强酸;时,HA是弱酸 只能电离,不能水解
【解析】
若HA是强酸,恰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若HA是弱酸,生成的NaA水解显碱性,;故答案为:时,HA是强酸;时,HA是弱酸;
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由于,则;故选C;故答案为:C;
混合溶液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HA和NaA,说明A-的水解大于HA的电离,混合溶液中;故答案为:>;
,可得,,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变形得;故答案为:;
二元酸H2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HB-H++B2-,HB-只能电离,不能水解,因此的NaHB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只能电离,不能水解;
在Na2B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2-+H2OHB-+OH-,HB-不会进一步水解,所以溶液中没有H2B分子;
A.根据物料守恒得,故A正确;
B.HB-不会进一步水解,所以溶液中没有H2B分子,故B错误;
C.根据质子守恒得,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得,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典例】3.草酸、KMnO4均是重要的化学分析试剂,某次实验中需要使用480mL0.2000mol/L的草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要称取___________g草酸晶体(H2C2O4 2H2O),称量后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除去相应的结晶水;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及___________。
(2)假设称取草酸时使用的是托盘天平,称量中试剂与砝码位置错放,则所配制溶液中c(H2C2O4)0.2000___________ (填“>”、“=”或“<”,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中c(H2C2O4)___________0.2000。
(3)若配置溶液时所取草酸晶体不纯(杂质无还原性),为测定草酸的纯度,某同学量取20.00mL,上述所配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然后用0.1000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氧化产物是CO2),滴定终点时消耗VmL标准溶液。
①标准溶液应使用___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取用,合理的V值可能是___________。
A. 15.8 B. 16.20 C. 15.82 D. 16.18
②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样品中草酸品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V的式子表示)。
【答案】(1) 12.6 不需要 500mL容量瓶、烧杯
(2)
(3) 酸 C 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在30S内保持不变 6.25V%
【解析】
(1)因没有480mL的容量瓶,故实际配制的是500mL溶液,因此所需要的溶质是,结晶水不需要加热除去,因为溶解后结晶水转化为溶剂。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及500mL容量瓶、烧杯。
(2)配制溶液时还需要500mL容量瓶、烧杯。当试剂与砝码位置错放时,称量的试剂质量小于12.6g,故最后所配溶液浓度肯定小于0.2000。定容俯视刻度时,实际液面在刻度线下,故所配溶液浓度大于0.2000mol/L。
(3)①应使用酸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当样品为纯净物时,由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化合价变化可得
,,由于草酸晶体不纯(杂质无还原性)故实际消耗的KMnO4溶液不可能大于16.00mL,B、D项错误;以“mL”为单位时应保留两位小数,C项合理。
②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在30S内保持不变,设所配溶液中,则有,,故样品中草酸晶体纯度为。
一、水的电离
1.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B.CH3COOH溶液中,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检测不出CH3COOH分子
C.氢碘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I=H++I-
D.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弱
【答案】C
【解析】
A.溶液中存在存在与水的电离平衡,而盐酸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A错误;
B.溶液中,不管是否达到平衡,溶液中都同时存在、、和,B错误;
C.氢碘酸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正确;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多少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
B.Kw:b>c>a>d=e
C.b→c点可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s)实现
D.T2时,将pH=10的NaOH(aq)与pH=3的H2SO4(aq)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
【答案】D
【解析】
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和c(OH-)都增大,由图可知,T2>T1,A错误;
B.Kw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w不变,ade点都处于同一温度下,则三点的Kw相等,b点c(H+)和c(OH-)都大于a点的,由Kw=c(H+) c(OH-)可知,b点Kw大于c点大于a点,则Kw:b>c>a=d=e,B错误;
C.b→c点Kw变小,是降温导致的,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s)但温度不变,不能改变Kw,C错误;
D.T2时,Kw=c(H+) c(OH-)=10-6×10-6=10-12,pH=10的NaOH(aq)其c(OH-)=,pH=3的H2SO4(aq)其c(H+)=10-3mol/L,两者等体积混合,n(OH-)过量,则溶液呈碱性,D正确;
故选:D。
3.常温下,在体积均为10.0mL、浓度均为0.10mol·L-1的HX、HY溶液中分别滴加某浓度的NaOH溶液,pOH水[pOH水=-lgc(),c()表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与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HY均为弱酸,HY的酸性更强
B.NaOH溶液浓度c(NaOH)=0.1mol·L-1
C.M、N两点的溶液中:c(X-)与c(Y-)不相等
D.常温下HY的电离常数Ka≈5.4×10-6
【答案】C
【解析】
酸、碱对水的电离均起到抑制作用,pOH水越小,说明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20mLNaOH溶液时,pOH水达到最低,说明酸与NaOH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推出两种酸为弱酸,利用“越弱越水解”,推出酸性HX>HY,据此分析;
A.当加入20mLNaOH溶液时,两条曲线均达到最低点,pOH水最小,且不为7,说明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即恰好完全中和,同时说明HX、HY为弱酸,利用“越弱越水解”,推出酸性HX>HY,故A说法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当加入20mLNaOH溶液时,两种酸与NaOH恰好完全中和,NaOH物质的量浓度是酸的一半,即为0.050mol/L,故B说法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推出c(Na+)+c(H+)=c(OH-)+c(Y-)、c(Na+)+c(H+)=c(OH-)+c(X-),M、N点溶液显中性,即有c(Na+)= c(Y-)、c(Na+)= c(X-),因为两点c(Na+)不同,则c(Y-)≠c(X-),故C说法正确;
D.取M点计算HY的电离平衡常数,c(Na+)= c(Y-)=,根据物料守恒,c(HY)= ,Ka==5.4×10-8,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4.常温下,关于下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7.8的NH4HCO3溶液中:c()>c()>c(NH3 H2O)>c(H2CO3)
B.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则该溶液的pH=a
C.H2C2O4溶液中c()=c(H2C2O4)时pH=1.12,则H2C2O4的Ka2=10-1.12
D.0.1 mol·L-1的硫酸钾溶液导电能力比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强
【答案】D
【解析】
A.NH4HCO3是弱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该溶液pH=7.8,说明NH4HCO3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因此根据盐水解规律及盐电离产生的离子关系可得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c(H2CO3)>c(NH3 H2O),A错误;
B.当溶液为酸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作用,酸电离产生的c(H+)远大于由水电离出的c(H+),因此该溶液的pH由酸电离产生的c(H+)决定,B错误;
C.H2C2O4溶液中c()=c(H2C2O4)时pH=1.12,则H2C2O4的Ka1=,C错误;
D.K2SO4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KCl电离方程式为:KCl=K++Cl-,可见同浓度的硫酸钾溶液中离子浓度比氯化钾溶液大,且等浓度的带有的电荷数目比Cl-多,因此等浓度K2SO4的导电能力比同浓度的KCl溶液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5.在指定的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答案】C
【解析】
A.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则:2H++=S+SO2↑+H2O,A不合题意;
B.的溶液的、、三种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题意;
C.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OH-、、、、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的溶液即为中性溶液, 与因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3+3H2O=2Al(OH)3↓+3CO2↑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化学实验常对“纸”进行湿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H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浓盐酸的挥发性
D.将滤纸湿润后放入漏斗中制作过滤装置
【答案】A
【解析】
A.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检验氯气,故A正确;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的某酸溶液pH为稀释后溶液的pH,所以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故B错误;
C.氯化氢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所以检验浓盐酸的挥发性应选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能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C错误;
D.制作过滤装置时应先将滤纸放入漏斗,再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否则容易将滤纸弄破,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中,
B.常温下,将pH=9的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pH仍为9
C.常温下,将pH=1的稀盐酸与pH=13的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一定为7
D.将冰醋酸加水稀释,冰醋酸的电离度逐渐增加,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A.水的离子积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因此100℃时水的离子积大于1×10-14,100℃时,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1,故A错误;
B.CH3COONa与NaOH不发生反应,常温下,相同pH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pH仍为9,故B正确;
C.如果AOH为弱碱,pH=13的AOH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1mol·L-1,即等体积混合后,溶质为AOH和ACl,此时溶液可能显碱性,故C错误;
D.冰醋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度增大,随着水量的增大,c(H+)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答案为B。
8.常温下,将pH均为3,体积均为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相同倍数时:c(A-)a
C.a点酸的浓度小于c点酸的浓度 D.HA为强酸,HB为弱酸
【答案】C
【解析】
稀释100倍,在稀释过程中,强酸的氢离子数目不变,氢离子浓度下降,氢离子浓度下降为原来的 ,pH增大2个单位,稀释促进弱酸电离、稀释100倍、其氢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 ,pH增大幅度小于2个单位,据此回答。
A. 根据题图可知,当lg=2即稀释100倍时,HA溶液的pH=5,HB溶液的3<pH<5,故HA为强酸,HB为弱酸。根据题图可知,稀释相同倍数时,溶液的pH:HA溶液>HB溶液,pH大者氢离子浓度小、酸根离子浓度小,则溶液中c(A-)<c(B-),A项正确;
B. 酸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根据题图可知,溶液的pH:a<b=c,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 >b=c,则水的电离程度:b=c>a,B项正确;
C.未稀释前两个酸的pH均为3,HA是强酸,HB是弱酸,则物质的量浓度不同,HB的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HA,a、c点溶液体积相同,故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HB大,即a点酸的浓度大于c点酸的浓度,C项错误;
D. 由选项A可知,HA为强酸,HB为弱酸,D项正确;
答案选C。
9.时,关于下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c(Cl-)>c(NH)>c(H+)>c(OH-)
B.浓度相同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的c(NH):①>③>②
C.pH=a的氨水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D.将amol·L-1CH3COOH溶液与b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为7,则a与b的关系:a<b
【答案】A
【解析】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物完全中和,溶质只剩NH4Cl,水解,使溶液中c(H+)>c(OH-),同时c(Cl-)>c(NH),溶质电离,H+水电离,所以c(NH)>c(H+),不等式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①中正常水解,②中CHCOO-与互促水解,水解程度更高,③中H+会抑制水解,所以三个溶液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③>①>②,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C.NH3 H2O是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会有更多的OH-电离,稀释十倍虽然溶液体积增大到原有十倍,但由于OH-物质的量增多,故c(OH-)大于原溶液的十分之一,所以稀释后溶液pH值b>a-1,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物完全中和,溶质只剩CH3COONa,CH3COO-水解溶液显碱性,故要使溶液呈中性,CH3COOH需有一定的过量,所以CH3COOH溶液浓度应更高,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10.下列溶液敞口放置后,pH一定能增大的是
A.浓醋酸 B.酸雨样品
C.漂粉精溶液 D.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A.醋酸易挥发,浓醋酸敞口放置后,溶质挥发,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增大,选项A符合;
B.酸雨样品中含有亚硫酸等弱酸,敞口放置后,被氧化生成硫酸,酸性增强,pH减小,选项B不符合;
C.漂粉精溶液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溶液呈碱性,敞口放置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pH减小,选项C不符合;
D.石灰水敞口放置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H减小,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11.已知25℃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C时,等浓度的和两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25℃时,等pH值的和两溶液,
C.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两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电离度
D.25℃时,和相等的两种酸溶液pH相等,混合后pH不变
【答案】C
【解析】
A.25C时,等浓度的和两溶液,由于K(HA)>K(HB),所以A-的水解程度小于B-,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A正确;
B.25℃时,K(HA)>K(HB),则,等pH值的和两溶液,c(H+)相等,则,,B正确;
C.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两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由于K(HA)>K(HB),所以电离度,C不正确;
D.25℃时,和相等的两种酸溶液pH相等,混合后、不变,K(HA)、K(HB)不变,所以混合后pH不变,D正确;
故选C。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pH=b,则a>b
B.室温下1mLpH=13的NaOH溶液与100mL盐酸混合后溶液pH=7,则盐酸的pH=3
C.纯水加热到100℃时,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D.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Na2CO3和Na2SO3溶液中,水电离程度较大的是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A.0.1mol·L-1氨水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溶液pH=b,氨水稀释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则a>b,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B.HCl和NaOH都是强电解质,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说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溶液体积知,c(HCl)= c(NaOH)=0.001mol·L-1,所以HCl的pH=3,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C.纯水加热到100℃时,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变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纯水显中性,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D.两种盐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溶液的pH相同,说明Na2CO3和Na2SO3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均由水电离,所以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13.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均增大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④与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则
D.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A.醋酸、盐酸均呈酸性,醋酸钠呈碱性,两溶液加入醋酸钠后pH均增大,选项A正确;
B.③中醋酸浓度大于②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导致溶液呈酸性,则c(H+)>c(OH-),选项B正确;
C.盐酸为强酸,氨水为弱碱不能完全电离,则V1L④和V2L①混合,若混合后溶液pH=7,需要较多的盐酸,则V1>V2,选项C错误;
D.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和醋酸电离,导致稀释后醋酸pH小于盐酸、氨水pH大于氢氧化钠,所以它们分别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①>②>④>③,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4.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pOH[pOH=-lg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N点处pH>pOH,则N点处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2a
C.Q点所示溶液呈中性,则M、N、Q三点中只有Q点溶液中水的电离出的c(H+)与水的电离c(OH-)相等
D.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
【答案】B
【解析】
A.如果pOH>pH,则溶液中c(OH-)<c(H+),溶液呈酸性,同理如果pOH=pH,溶液呈中性,如果pOH<pH,则溶液呈碱性,根据图知,所以M、Q、N点溶液分别为酸性、中性、碱性,则N点处所示溶液呈碱性,A错误;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c(OH-)·c(H+)=(1×10-a)×(1×10-a)=1×10-2a,B正确;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出的c(OH-)=c(H+),与溶液酸碱性无关,所以M、Q、N点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出的c(H+)与水的电离c(OH-)相等,C错误;
D.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溶液酸碱性无关,M、Q点溶液中溶质都为醋酸钠和醋酸,但M点醋酸钠浓度小于Q点,所以M点离子浓度小于Q点,所以Q点溶液导电能力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三、酸碱中和滴定
15.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曲线a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答案】A
【解析】
a曲线起始点pH=1,所以a曲线为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盐酸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b曲线起始点pH=13,为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浓度为0.1 mol/L。
A.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A正确;
B.根据曲线可以看出初始盐酸溶液的pH=1,pH=-lgc(H+)=1,所以c(HCl)=c(H+)=0.1mol/L,B错误;
C.曲线a的pH是由小到大,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的曲线,C错误;
D.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可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D错误;
故答案选A。
16.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若测定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至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橙变红,且内不改变时停止
【答案】C
【解析】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标准液被稀释,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可知,测定结果偏高,A错误;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不影响测定结果,B错误;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待测液中NaOH的量减少,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测定结果偏低,C正确;
D.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应该由黄色变为橙色,且30s内不变色,若溶液由橙变红,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测定结果偏高,D错误;
故答案选C。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图1装置可配制100mL—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B.图2装置中打开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活塞,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图3装置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D.图4装置用蒸发皿加热MgCl2溶液得到MgCl2固体
【答案】D
【解析】
A.在烧杯中溶解NaCl之后,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入容量瓶,图1装置可配制100mL—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A选项正确;
B.密闭体系采用气压法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B选项正确;
C.将标准盐酸装入酸式滴定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C选项正确;
D.直接加热MgCl2溶液,最终因促进Mg2+水解得到的不是MgCl2固体而是Mg(OH)2,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18.生产和实验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饱和食盐水样品中的N含量,利用的反应原理为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应先除去。取甲醛a mL于锥形瓶,加入1~2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读数为V1 mL,当锥形瓶内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2 mL。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 mL,静置1分钟。
③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继续滴定锥形瓶内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3 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
B.步骤②中静置的目的是使和HCHO完全反应
C.步骤②若不静置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饱和食盐水中的c()=mol·L-1
【答案】C
【解析】
A.甲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呈碱性,步骤①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A正确;
B.通过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步骤②中静置的目的是使N和HCHO完全反应,B正确;
C.步骤②若不静置,反应4N+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进行不完全,生成的酸少,最终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C错误;
D.4N~[(CH2)6N4H+(一元酸)+3H+]~4OH-,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氮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饱和食盐水中的c(N)==mol·L-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9.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H3COOH的电离常数约为10-5
B.水的电离程度:点①>点③>点②
C.在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N-)>c(CH3COO-)
D.在点③和点④之间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答案】C
【解析】
CH3COOH是弱酸,存在电离CH3COOHCH3COO-+H+,HCN溶液存在平衡:HCNCN-+H+。
A.根据CH3COOH曲线的起点数据,此时NaOH还没加入,pH为3,故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10-5,A正确;
B.点②CH3COOH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点③pH为7,水的电离没被促进也没被抑制,点①是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CN-的水解大于HCN的电离,且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点①>点③>点②,B正确;
C.在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分别加入了10mL的NaOH,两溶液均恰好反应了一半,不考虑水解与电离则有c(CH3COOH)= c(HCN),根据题意,点②所对应溶液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显酸性,则CH3COOH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点①所对应溶液为等浓度的HCN和NaCN,溶液显碱性,则HCN电离小于CN-的水解,溶液c(CN-)< c(HCN);故两溶液中:c(CN-)D.点③pH为7,c(OH-)=c(H+),根据质子守恒:c(CH3COO-)+c(OH-)=c(H+)+c(CH3COOH),则c(CH3COO-)=c(CH3COOH),继续滴加NaOH,则c(CH3COOH)减小,c(CH3COO-)增大,故在点③和点④之间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D正确;
故选C。
20.25℃时,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H3AO3溶液,溶液中所有含A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A微粒的浓度占各含A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0.2=1.5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3AO3属于二元酸
B.第一次滴定终点时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约为6
D.当加入30mLNaOH溶液时,2c(Na+)=6c(HAO)+3c(H3AO3)
【答案】D
【解析】
向H3AO3中逐滴的滴加NaOH溶液,根据反应过程和分布曲线可知,a段表示H3AO3的浓度减少(pH=0~4),b段表示H2AO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c段表示HAO的浓度逐渐增加(pH≥4),据此可分析解答。
A.由图可知用NaOH溶液滴定H3AO3溶液时,溶液中含A的微粒变化过程是pH=0~4时,H3AO3减少,H2AO增加,pH=4~8时,H2AO减少,HAO增加,之后随着NaOH加入不再发生反应,所以H3AO3属于二元酸,A选项正确;
B.第一次滴定终点溶液pH接近于4,可使用变色范围在3.1~4.4的甲基橙,B选项正确;
C.由图可得:,当溶液呈中性时,、,根据此时溶液的电荷守恒和溶液显中性可得:c(Na+)=c(H2AO)+2c(HAO),把c(H2AO):c(HAO)=2:5,代入得c(Na+)=6c(H2AO),所以=6,C选项正确;
D.当加入30mlNaOH时,H3AO3与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2:3,反应方程式为2H3AO3+3NaOH=NaH2AO3+Na2HAO3+3H2O,可写出物料守恒式2c(Na+)=3[c(H3AO3)+ c(H2AO)+ c(HAO)],溶液中H2AO存在电离和水解平衡,HAO存在水解平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c(H2AO)≠ c(HAO),即2c(Na+)≠3c(H3AO3)+6 c(HAO),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
1.电离方程式
水是一种________的电解质,H2O+H2O??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符号:__________。
(2)公式:KW=______________,25 ℃时KW=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KW大小的因素
(1)水的电离过程是个________的过程,故温度升高,H2O的KW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________水溶液,只要________不变,KW就不变。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酸、碱均可________水的电离;
(2)升高温度可________水的电离;
(3)易水解的盐均可________水的电离;
(4)活泼金属(Na)可________水的电离。
知识点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决定的:
(1)c(H+)____c(OH-),溶液呈酸性;
(2)c(H+)____c(OH-),溶液呈中性;
(3)c(H+)____c(OH-),溶液呈碱性。
2.pH
(1)计算公式:pH=_____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________。
(3)表示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
方法: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央,试纸变色后,与__________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知识点三 酸碱中和滴定
1.主要仪器
(1)滴定管
滴定管分为________滴定管和________滴定管。酸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碱性溶液装在________滴定管中。如图所示:
(2)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2.主要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________、蒸馏水。
3.实验操作(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
(1)准备
滴定管:________→洗涤→________→装液→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注碱液→记读数→加指示剂。
(2)滴定
左手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
(3)计算
平行滴定________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4.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红色 5~8________ >8蓝色
甲基橙 <3.1______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无色 8~10________ >10____
一、溶液pH的计算
1.总体原则
想方设法求出溶液中c(H+),然后再对c(H+)求负对数,即pH=-lg c(H+),但注意溶液为碱性溶液时,应先求________,再求c(H+)=__________,最后求pH。
2.具体情况
(1)酸、碱溶液pH的计算
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________ mol·L-1,pH=-lgc(H+)=-lg________。
②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OH-)=nc mol·L-1,c(H+)=______________ mol·L-1,pH=-lgc(H+)=______________。
③弱酸溶液和弱碱溶液的pH求法。
(2)酸碱混合pH计算
①两强酸混合
c混(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强碱混合
c混(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酸、强碱混合(一者过量):
=。
(3)酸、碱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①强酸和强碱溶液分别稀释10n倍后,则pH稀和pH原的关系是什么?
 
②强酸和强碱无限稀释时,为什么其pH值都约为7
 
③弱酸或弱碱溶液稀释10n倍后,则pH稀和pH原的关系是什么?
 
思维升华 溶液中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是否相同,有什么关系?
【疑难解析】
一、1.c(OH-) 
2.(1)①nc (nc) ② 14+lg(nc)
(2)①

(3)①强酸溶液每稀释10n倍,c(H+)减小为原来的,pH稀=pH原+n;
强碱溶液每稀释10n倍,c(OH-)减小为原来的,pH稀=pH原-n。
②强酸或强碱溶液无限稀释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不能忽略,故pH只能接近于7(或约等7)。
③弱酸溶液稀释时c(H+)减小的程度比强酸小,每稀释10n倍,pH稀弱碱溶液稀释时c(OH-)减小的程度比强碱小,pH稀>pH原-n。
思维升华 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
(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了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2)室温下,溶液中的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
【疑难探究】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cB=
V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
cA——标准溶液的浓度。
故有:cB正比于VA。
2.常见误差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操作 VA cB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疑难解析】
二、2.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不变 无影响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变大 偏高 变小 偏低 变大 偏高
【典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②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
③t ℃时,某溶液pH=6,则该溶液一定为酸性
④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降低
⑤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
⑥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⑦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存在K+、Na+、AlO、SO
⑧26M3+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
⑨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⑩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
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1,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典例】2.Ⅰ常温下,将某一元酸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HA的物质的 量浓度 NaOH的物质的 量浓度 混合后溶液的pH
甲 pHa
乙 pH7

丁 pH10
从甲组情况分析,从a值大小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混合溶液中和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填标号。
A.前者大 后者大
C.二者相等 无法判断
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填“”“”或“”。
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___________。
某二元酸HB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HBH。
的NaHB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的Na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典例】3.草酸、KMnO4均是重要的化学分析试剂,某次实验中需要使用480mL0.2000mol/L的草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要称取___________g草酸晶体(H2C2O4 2H2O),称量后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除去相应的结晶水;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及___________。
(2)假设称取草酸时使用的是托盘天平,称量中试剂与砝码位置错放,则所配制溶液中c(H2C2O4)0.2000___________ (填“>”、“=”或“<”,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中c(H2C2O4)___________0.2000。
(3)若配置溶液时所取草酸晶体不纯(杂质无还原性),为测定草酸的纯度,某同学量取20.00mL,上述所配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然后用0.1000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氧化产物是CO2),滴定终点时消耗VmL标准溶液。
①标准溶液应使用___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取用,合理的V值可能是___________。
A. 15.8 B. 16.20 C. 15.82 D. 16.18
②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样品中草酸品体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V的式子表示)。
一、水的电离
1.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B.CH3COOH溶液中,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检测不出CH3COOH分子
C.氢碘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I=H++I-
D.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弱
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
B.Kw:b>c>a>d=e
C.b→c点可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s)实现
D.T2时,将pH=10的NaOH(aq)与pH=3的H2SO4(aq)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
3.常温下,在体积均为10.0mL、浓度均为0.10mol·L-1的HX、HY溶液中分别滴加某浓度的NaOH溶液,pOH水[pOH水=-lgc(),c()表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与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HY均为弱酸,HY的酸性更强
B.NaOH溶液浓度c(NaOH)=0.1mol·L-1
C.M、N两点的溶液中:c(X-)与c(Y-)不相等
D.常温下HY的电离常数Ka≈5.4×10-6
4.常温下,关于下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7.8的NH4HCO3溶液中:c()>c()>c(NH3 H2O)>c(H2CO3)
B.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则该溶液的pH=a
C.H2C2O4溶液中c()=c(H2C2O4)时pH=1.12,则H2C2O4的Ka2=10-1.12
D.0.1 mol·L-1的硫酸钾溶液导电能力比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强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5.在指定的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6.化学实验常对“纸”进行湿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酸溶液的pH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浓盐酸的挥发性
D.将滤纸湿润后放入漏斗中制作过滤装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中,
B.常温下,将pH=9的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pH仍为9
C.常温下,将pH=1的稀盐酸与pH=13的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一定为7
D.将冰醋酸加水稀释,冰醋酸的电离度逐渐增加,逐渐增大
8.常温下,将pH均为3,体积均为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相同倍数时:c(A-)a
C.a点酸的浓度小于c点酸的浓度 D.HA为强酸,HB为弱酸
9.时,关于下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c(Cl-)>c(NH)>c(H+)>c(OH-)
B.浓度相同的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的c(NH):①>③>②
C.pH=a的氨水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D.将amol·L-1CH3COOH溶液与b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为7,则a与b的关系:a<b
10.下列溶液敞口放置后,pH一定能增大的是
A.浓醋酸 B.酸雨样品
C.漂粉精溶液 D.石灰水
11.已知25℃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C时,等浓度的和两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25℃时,等pH值的和两溶液,
C.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两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电离度
D.25℃时,和相等的两种酸溶液pH相等,混合后pH不变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pH=b,则a>b
B.室温下1mLpH=13的NaOH溶液与100mL盐酸混合后溶液pH=7,则盐酸的pH=3
C.纯水加热到100℃时,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D.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Na2CO3和Na2SO3溶液中,水电离程度较大的是Na2CO3溶液
13.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均增大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④与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则
D.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①>②>④>③
14.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pOH[pOH=-lg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N点处pH>pOH,则N点处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2a
C.Q点所示溶液呈中性,则M、N、Q三点中只有Q点溶液中水的电离出的c(H+)与水的电离c(OH-)相等
D.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
三、酸碱中和滴定
15.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曲线a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16.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若测定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至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橙变红,且内不改变时停止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图1装置可配制100mL—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B.图2装置中打开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活塞,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图3装置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D.图4装置用蒸发皿加热MgCl2溶液得到MgCl2固体
18.生产和实验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饱和食盐水样品中的N含量,利用的反应原理为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应先除去。取甲醛a mL于锥形瓶,加入1~2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读数为V1 mL,当锥形瓶内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2 mL。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 mL,静置1分钟。
③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继续滴定锥形瓶内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3 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
B.步骤②中静置的目的是使和HCHO完全反应
C.步骤②若不静置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饱和食盐水中的c()=mol·L-1
19.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H3COOH的电离常数约为10-5
B.水的电离程度:点①>点③>点②
C.在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N-)>c(CH3COO-)
D.在点③和点④之间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20.25℃时,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H3AO3溶液,溶液中所有含A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A微粒的浓度占各含A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0.2=1.5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3AO3属于二元酸
B.第一次滴定终点时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当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约为6
D.当加入30mLNaOH溶液时,2c(Na+)=6c(HAO)+3c(H3AO3)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