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材料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了解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后;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常见化学肥料的化学式的书写以及肥效的判断。【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填写学案【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食物等营养物质,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所以需要补充相应的肥料。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植物生长究竟需要哪些肥料。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二、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1、2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2)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2.总结过渡: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80-83页的有关内容,利用投影展示不同受损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以下问题:投影中这些植物是否是营养不良,如果是,你准备给它施何种肥料,依据是什么?4.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吸收,并转化成氮肥?PPT展示5.总结讲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气转化成可以吸收的氮肥,氮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却能将氮气转化为可吸收的肥料,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常把其他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讲解: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6.全班同学讨论使用肥料农药的利和弊,并提出合理的施用原则7.展示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危害8.总结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比较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9.课后练习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等。阅读材料,回答:这些植物呈现营养不良状况,应根据具体病症表现进行选择性施肥。氮肥: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植物缺少氮肥时,叶片枯黄。磷肥:它参与各种重要的代谢活动,与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及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化等有关,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促进植物早熟。植物缺乏磷时,生长迟缓,产量降低。钾肥:它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并能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植物缺钾,易倒伏。学生阅读所展示内容,思考并回答:不能仔细聆听,细心体会利:提高产量弊:污染土壤,空气,水源施用原则:合理施用7.用心体会【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肥料(第1课时)1.氮肥、磷肥、钾肥的比较2.氮的固定3.施用化肥、农药的利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