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物质的溶解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物质的溶解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物质的溶解度(第3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用几何曲线来描述和分析物质溶解度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感悟探究和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方法和乐趣。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课前准备
媒体:投影
五、教材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而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的一把尺子。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通过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查找数据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六、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在理解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交点和线的走势的含义,从而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主题的进入 [情景故事导入]硝酸钾与食盐的争吵。同学们来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如何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学生回答: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大小,要确定相同的溶剂,相同的温度,相同的溶剂质量。学生补充:溶解时要达到最多量。 巩固“控制变量法”,从溶解性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概念 [过渡]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而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就需要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溶解度。[提问]给溶解度下定义应从几方面考虑?[讲述]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板书]一、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克溶剂(水)3)状态:达到饱和时4)单位:克/100克水[练一练] [例题]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表示什么意义?[巩固练习]书p77说说下表中各物质在20℃时所表示的意义?强调“温度、达到饱和时,最多”哪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哪种最小 [讲述]可见在相同温度时,不同的物质溶解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溶解度的定量表示。那么,如何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类? [板书]2.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分类溶解度大于10克/100克水 易溶溶解度在1~10克/100克水 可溶溶解度在0.01~1克/100克水 微溶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水 难溶[提问]根据p77表中的各物质溶解度判断各属于哪种情况?[思考]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记忆?[提问]有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 学生归纳:从条件、标准、状态、单位这几方面归纳。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水)、达到饱和时学生思考并判断且说明理由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强调四要素缺一不可,学生回答阅读:书p77最后一自然段自学找出答案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回答学生考虑并回答学生回答:没有。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先逐点分析,再总结溶解度概念教师补充。巩固溶解度四要素、理解缺一不可进一步熟悉溶解度概念。进一步巩固溶解度概念。学会巧用方法记忆,培养学生用图标代替文字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化、精确化和具体化。体会绝对与相对的辨证关系。
探究溶解度曲线和 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讲述]这是根据实验测定出来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结果漏测了一个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哪一种方法更合适?比较硝酸钾和氢氧化钙溶解度,并在p78坐标轴上作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提醒作图注意点: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曲线要光滑、完整。 [提问]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问]那么其他物质呢?它们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 这些固体物质中哪些是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哪些固体物质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哪些固体物质基本没有影响?[提问]谁能说说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板书]3.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1)固体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提问]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交点以及曲线走势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练习]:看一看][拓展题]:根据图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说出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方案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若在坐标系上用线把物质在各温度下溶解度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学生作图画曲线学生回答:硝酸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的。阅读书p79溶解度曲线图。。学生回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氢氧化钙、硫酸铈。氯化钠。学生小结: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看图回答并比较硝酸钾与食盐的溶解度大小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中的几何曲线也可以在化学中解决问题。科学方法是相通的。从各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到一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由点到面的方法,由个别到局部。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巩固溶解度曲线呼应开头情景故事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课的结束 [归纳总结]溶解度概念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分类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 师生讨论共同完成。
主要板书
三、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四要素 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克溶剂(水)3)状态:达到饱和时4)单位:克/100克水2.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分类溶解度(S)>10克/100克水——易溶溶解度在1~10克/100克水 ——可溶溶解度在0.01~1克/100克水 ——微溶溶解度在小于0.01克/100克水——难溶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4、溶解度曲线上点、交点及曲线走势的含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