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己的荣辱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珍惜青春生命,以修身为本,追求理想的境界。【学习重点】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学习难点】生活中如何践行“止于至善”。【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李刚身着奇装异服,迈着“猫步”……李刚(唱着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一边唱歌一边走进教室)教师:停!你看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李刚:这是个性,这是帅呆了,酷毙了,老师你OUT了,你不懂我们青春少年……问题:青少年勇于实践,敢于尝试,但青春可以肆意放纵吗?我的思考:二、对话教材,自主学习青春有格,怎样让自己的青春靓丽出彩?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古圣先贤的教导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与教材对话,自主学习,完成自主预习。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1)要有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2)树立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3)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什么是“止于至善”?(1)在于使人达到 的境界。(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有我们的“至善”追求。(3)“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的精神状态。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1)从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 为 。(3)要养成 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新知探究探究(一):你说我说身边的“耻”问题:孔子说:“行己有耻”,我们要知耻,知道哪些是耻辱的事情,请同学们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列举可耻的行为:我的思考: 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探究(二):读新闻,明道理新闻资料: “到此一游”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各个旅游胜地,从八达岭长城到故宫铜缸,这次更是刻到了国外,埃及神庙惊现 “到此一游”,这让无数国人感到羞愧。在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富起来的国人走出国门,境外游人数超过上亿人次,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思考:国内游或境外游,我们要携带一颗知耻之心,具体有哪些要求?探究(三):行己有耻,磨砺意志观察反思:图片中哪些行为是可耻的?行己有耻,这对我们提出了哪一要求?探究(四):止于至善儒家经典《大学》 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解读经典:“止于至善”思考践行:我们如何践行“止于至善”?四、当堂训练,学以致用1.《西安日报》有文章指出:修身从知耻开始。知耻意味着( )①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 ②能够通过自我反省来自我否定和纠正 ③能够纠正自己、完善自己④能够不做错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2.漫画《睁眼瞎》告诉我们( )A.部分人视力不好B.乘车人都有票,没必要让座C.不让座是违法行为D.行己有耻,践行道德,关心他人3.漫画《反面教材》解读:20多名郑州市民由于交通违章被查,大部分是闯红灯,为此民警特意把他们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当反面教材,讲解交通知识。(1)对于充当反面教材的市民,你认为他们缺乏哪些应有的品行?(2)漫画中的人物的行为后果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五、课堂小结,知识梳理六、青春寄语,感悟提升青春寄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