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哦,香雪
铁凝曾说,世界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飘渺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 同时也是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1.理解小说内容,理清小说脉络。
2.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 《笨花》;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青年文学》
拓展延伸
1—3火车来到台儿沟
4—56姑娘们迎接火车
(4—43,姑娘们看火车
44—56,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
57—72香雪换铅笔盒
(57—63,香雪渴望铅笔盒
64—72,香雪换回铅笔盒)
73—83香雪夜归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呢?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宁静,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
“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
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又是什么样子呢?

火车进站后,凤娇与香雪各自关注的物品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作者借助这些物品表现了什么?
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都表现了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注意金圈子,手表。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铅笔盒。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比别人的追求更高,也正是这样,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凤娇:
香雪:
物质上的,生活用品
精神上的,学习用品
凤娇形象语言:“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行动:凤娇好像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了才把整篮鸡蛋塞给他,他还没有来得及付钱,车身已经晃动了。勇敢、泼辣、淳朴的山村姑娘的形象。“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这一段说明香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十个鸡蛋 = 一个铅笔盒
台儿沟 = 城市
相互之间是平等的,
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也维护了整个台儿沟的尊严 。
自尊自爱
香雪为什么想要铅笔盒,她自己没有铅笔盒吗?
香雪 其他同学
爸爸做的小木盒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香雪渴望铅笔盒,希望摆脱贫困。
logo
香雪用四十个鸡蛋加上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你认为她这是爱慕虚荣吗?
不是。
①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她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和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意义。
②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③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哦,香雪》中,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①美丽清纯: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
②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③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④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香雪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⑤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小结:
香雪的人物形象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二:“大山”“火车””铅笔盒“分别象征什么?
三: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默读香雪月夜归来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些景物对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有什么作用。
香雪的内心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2.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3.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怕
——不怕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香雪想到了什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
想到了明天 向同学炫耀 可能有虚荣心,但又不仅仅是虚荣心,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体现了她自尊心即将得到满足的喜悦和憧憬。
想到台儿沟的明天 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这是她热爱家乡的表现。
想到如何向母亲交代 担心,害怕。
拿这个盒子可以考上大学以便向母亲交代 用知识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也许香雪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可以肯定,铁凝一定有,因为这恰巧是她创作本文的意图所在,这正体现了铁凝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深层次思考)。
景物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景物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四:赏析语言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 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3. “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4.“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 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6.“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铁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全句拟人化,赋予火车以人的心理——台儿沟太小了,没有什么值得停留的。
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写出了火车在香雪眼中的庞大、有力、强势,写出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力量和对台儿沟的冲击。
“哦,香雪!香雪!”
小说以这个感叹句作结,也以它为题。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的理解与由衷赞美,整个作品是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淳朴善良品性的歌颂。
1.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练传神;
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3.富有时代主义的主题思想,与文章中处处隐含的寓意精。
4. 以情写景,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
小说的艺术特点 :
总结小说主题,了解时代内涵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由此赞美了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并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作者也留下了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主题一:赞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纯洁心灵和美好品性。主题二:赞美香雪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主题三: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主题四:担心在追求文明的时候,会失落人性中的尊严、纯真和淳朴。主题五:(时代内涵)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作者为什么要刻画香雪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呢?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观点一:是幸运的。
①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②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③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
观点二:是不幸的。
①火车开进台儿沟,姑娘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②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③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
积极地生活,诗意地栖息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
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如果不是有人
发明了火车,
如果不是有人
把铁轨铺进深山,
你怎么也不会发现
台儿沟这个小村。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
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
那深深的皱褶里,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
默默地接受着
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