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方程式》(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家庭方程式》(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 内容 《家庭方程式》 授课教师
单位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设计 理念 近些年的离婚率增高,课后和各班主任聊孩子、以及心理咨询时,发现单亲、重组的家庭越来越多。而这些家庭的孩子的表现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因为父母总是吵架而来心理咨询室哭,也有的孩子很喜欢自己重组后的家庭。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吵架、冷战甚至离婚重组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健康的影响。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宽容,包容及尊重”是学生学习并理解“关系”这一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一部分。 四年级的学生处在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但在面对家庭发生的冲突和可能会带来的变故时,很容易产生并积累强烈的消极情绪,也容易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如不积极引导,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以性教育中“家庭”,“关系”概念为出发点,结合心理课堂的形式,设计一节适合学生的性教育心理课,让学生认识不同家庭类型,明白任何的家庭都应该得到尊重,任何家庭都可以得到幸福。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不同家庭类型并能对其表达尊重,明白任何家庭都可以获得幸福; 2、能力目标: 通过自由讨论、绘画家庭树、视频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理解家庭各有冲突; 3、情感目标: 包容不同类型家庭并能表达理解与尊重。
教学 重点 包容不同类型家庭并能表达理解与尊重
教学 难点 包容不同类型家庭并能表达理解与尊重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语本(或一张白纸或家庭树学习单)
教学 过程 (一)热身阶段 1.拼字游戏:M、F、I、Y、A、L可以拼成什么单词?(答案:Family家庭)猜一猜:猜猜每个字母的寓意?(答案: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 引出主题:家庭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谜游戏,迅速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家庭的课程主题,同时为后面家庭类型的讲解做铺垫。 2.家有不同类型 过渡提问:家庭的英文单词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一个家庭里一定要有爸爸妈妈才能称为家庭吗? 引出概念:大家庭或小家庭,单亲家庭、领养家庭、重组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疑惑,并讲授家庭类型的概念。 (二)转换阶段 1.采访一下: 1)你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有什么看法? 2)单亲、重组家庭是不是不能幸福? 过渡提问:是不是真的不能够幸福,我们通过画一画家庭树的活动来看看能否收获不同的家庭故事和视角。 2.画出我的家庭树 1)先画出一棵大树代表我们自己的家庭,这棵树给我们温暖和依靠,也为我们挡风遮雨。 2)在树干部分用3-5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家庭(例如温馨的三口之家庭、聚少离多家庭等) 3)树干向上延伸长出树枝,虽没有树干那强壮,但仍然非常重要。树枝需要传递养分给树叶,因此一根树枝代表一位家庭成员,在树枝上画上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清角色。 4)树枝上长出的茂密树冠,写上家人间表达爱的方式(父母之间的、我与父母间的) 5)树叶会生长掉落,可能会随风飘走,也可能落地后会变成大树的养分,树叶代表家庭间会有的冲突或矛盾。 分享与提问:1)你喜欢自己的家庭吗?2)你认为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可以用爱来化解吗?3)当不能化解时,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 总结:非常感谢分享的同学,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我们发现父母间的争吵会让我们不解,也会让我们伤心,任何人都希望又一个幸福的家,但在刚才的分享中,我们发现,即使那些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同学,他们也在为了收获一个幸福的家而努力着。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提问引出学生现在对父母离婚或这再婚的认知和态度、通过绘制家庭树的活动让学生社深刻的思考自身的家庭现状,再通过对家庭树的分享让学生看到不同家庭类型的生活也不全是消极的一面。 (三)工作阶段 视频二则:1)《6岁小女孩对离婚母亲说的话》;2)《丁丁豆豆的成长故事-我爱我的家庭》; 全班交流:1)狄安娜是怎么看待父母离婚的?她在向母亲表达什么?2)对面家庭中父母的争吵,小黑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小黑的朋友,你会怎么看待他和他的家庭? 总结:面对不同的家庭类型或是家庭中父母间的争吵与矛盾,我们可以试着去坦然看待、分享感受、学会求助、理解尊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作为孩子的身份也可以换个视角去看待家庭,看到不同家庭的动力。 (四)结束阶段 心语寄语:方程式有不同解法,任何家庭都可以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从一次敞开心扉的沟通开始吧~
板书 设计 第x课 家庭方程式 坦然看待 表达感受 学会求助 理解尊重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在三、四年级开展过,在转换环节令我意外的是,很多单亲重组家庭的学生很愿意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看法及感受,这对课程的开展非常有益。有的学生会因为真实的分享自身而在课堂流泪,这需要教师适时并在课后做好哀伤辅导。但也有个别班级会面临分享家庭树时学生想分享但希望老师代替分享的情况,个人认为可以不限制形式。在工作阶段,视频的观看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作用。在结束的时候,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本的学习写下想对自己家庭或者父母想要说的话。可以强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