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九年级·数学·湘教版·上册导学案课堂同步导学1.2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第2课时 分式的乘方运算第一章 分式合作探究分层作业预习导学1.回顾乘方的意义,类比分数的乘方,探究分式的乘方运算.2.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和乘方混合运算.◎重点:分式的乘方运算.◎难点: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过程. 我们来看两个数学公式,大家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1.01365≈37.8,0.99365≈0.03,意思是说一年365天,如果你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那么你其实能积累到很多;如果你每天都退步一点点,最后你就落后很远了.这两个公式都是数的乘方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方运算.分式的乘方阅读课本本课时“做一做”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分数的乘方运算,3=××=,填一填:(1)若把数字换成字母,则可得3= ×× =;(2)进一步思考,由(1)可知n=.×× 2.揭示概念: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各自 乘方 .3.讨论:在“例4”中,分式的乘除运算与乘方运算混合在一起,运算顺序怎样?与分数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相同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与分数的混合运算相同.乘方 在本章1.3.3课时中,我们还可以学到=a-1b,分式的乘方可化为积的乘方,可得n==a(-n)b(n)=.·导学建议·既可以用分数的乘方运算来理解分式的乘方运算,也可以通过积的乘方运算来理解分式的乘方运算,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分式的乘方运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乘方的规律探究阅读课本本课时“做一做”,回答下列问题.1.(1)观察:第一步操作使得线段数量变为原来的 4 倍,第二步的操作使得第一步图形中的每条线段数量都变为原来的 4 倍.(2)说一说:“做一做”中的操作使得每条新的线段长度是原来线段长度的 倍.4 4 2.结论:第二步中的折线总长度是第一步中折线总长度的 倍,第三步中的折线总长度是第二步中折线总长度的 倍,以此类推.故第n步中折线的总长度是 n . n 注意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正如课本本课时“做一做”中的问题,需要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即可知道任意一步中的特殊值.·导学建议·1.计算a3·2的结果是( B )A. B.a C.a2 D.a5B2.计算:(1)3·2;(2) 3÷·2.解:(1)原式=-a.(2)原式=÷·=··=-.(2)原式=÷·=··=-.方法归纳交流 分式乘、除的混合运算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样,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先 乘方 ,后 乘除 .一般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约分 后再按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乘方 乘除 约分 3.下面是一名学生所做的四道练习题:①·=;②-3ab÷=-;③(ab-a2)÷=-a2b;④x2y3(2x-1y)3=.其中他做对的题数是( B )A.4 B.3 C.2 D.1B4.现有A、B两个圆,圆A的半径为(a>6),圆B的半径为,则圆A的面积是圆B面积的多少倍?解:由题意得π2÷=.1计算2的值为 ( B )A. B.C. D.B2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A.·= B. 2=C. 2= D.÷=A(2)原式=·=.3计算:(1)·; (2) 2÷3.解:(1)原式=·=.4若2÷2=3,则a4b4的值是 ( B )A.6 B.9 C.12 D.81B5给出下列分式的运算: n=-;n+2=;2n=;2n+3=.其中计算正确的有 ( A )A.1个 B.2个C.3个 D.4个6若4=(m>0),则m的值为 2 .A2 7计算:(1) 4·3÷2;(2) 2÷(a+b)2·3.解:(1)原式=··=-.(2)原式=··=.8若a>b>0,a2+b2-6ab=0,求2的值.解:∵a>b>0,a2+b2-6ab=0,即a2+b2=6ab,∴原式===2.9学习了分式的乘除法之后,老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 (a2-1),同学们都感到无从下手,小明将a2-1变形为a,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很轻松地得出结论.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解:原式=a=a=a=a=a=a17-.END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