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3)通过本课的引入、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使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关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教法分析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三、学法指导初三年级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家庭小实验引入到检验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再到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最后到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为知识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五、教学程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 【引入】家庭小实验《二氧化碳灭火》【创设问题】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2.熄灭的蜡烛为什么不能再次点燃?【板书】不燃烧、不支持燃烧。ρco2>ρ空气 学生观察,思考【解释】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从生活引入,学生倍感亲切;利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一 【创设问题】你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用品或食品得到二氧化碳?如何验证?【实验验证】以学生所说碳酸饮料为例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总结板书】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用此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观看,联想,跃跃欲试【讨论交流】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和探究的意识。活动二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证明了确实可以从碳酸饮料中获得二氧化碳,那同学们知道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是工厂通过什么方式将其大量溶于水的吗?对,加压!那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何呢?能不能溶于水呢?【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活动二】:【设计方案】【交流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如何实施实验【评价反思】师生共同相互交流学生讨论方案【实验验证】根据给出的器材,确定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表述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快乐,激发探究热情。活动三 【回忆】氧气的溶解性奖励学生小红花,错拿了紫花,怎么办?【演示】借用学生小组的实验用品---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喷小花,使小花变红。【提供素材】揭秘小花,石蕊试剂。演示把白醋喷到石蕊试纸做的小花上。【启发设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的。【板书总结】CO2+H2O=H2CO3【讲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时候一部分发生反应了各小组欣赏小花,有什么发现?小花还是红色的小组将小花进行烘烤。【总结归纳】碳酸常温下易分解,加热分解速率加快 学生回忆并回答聆听、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推测】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有二氧化碳、水、或有新物质【猜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能是有新物质生成【活动三】:【讨论设计】: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1、将水喷在干燥的石蕊小花上2、将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3、将润湿的石蕊小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或将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直接喷到小花上4、将变红的石蕊小花烘干【分析】碳酸分解或挥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介绍“干冰”及其应用。请同学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日常生活经验说说二氧化碳的用途。赞美:“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逼人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熊熊燃烧的烈火:她带给富饶的大地勃勃生机”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 1.你有什么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2.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解决疑惑、检验成果。 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由生活走进化学,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了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聆听、思考。 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加深了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ρco2>ρ空气 CO2+Ca(OH)2=CaCO3↓+H2O能溶于水 CO2+H2O=H2CO3固态CO2:干冰 三、用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