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1、 学生分析1、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对化学的奥秘充满兴趣,但探究精神仍不足。2、通过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实验设计意识、探究意识仍比较薄弱。3、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等的处理能力不够强。4、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了很多有关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制品,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本课题内容层次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沿着内容主线,进行一定的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降低学习的难度。2、 教材分析1、本课题是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学习课题。2、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本课题内容学习要求不高,但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3、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来完成,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认识有机化合物原子数目异常宏大的原因。4、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制品,有一定的生活的经验。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习的科学素养。5、培养学生树立辨正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材料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巨大作用的同时,如果不合理使用也会带来危害。课题中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6、拓展学生视野,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新成就新进展。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3)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加工信息;(2) 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4、 教学重点1、认识合成材料的使用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不合理使用合成材料会带来的危害;2、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5、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6、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视野。2、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配合,改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单一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容易产生大脑疲劳,学习效果差。3、 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7、 教学准备1、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机合成材料制品;2、聚乙烯塑料、酚醛塑料、服装标签、羽毛、羊毛线、棉线和化纤毛线;3、 塑料制品图片、高分子材料使用资料,“白色污染”资料等。8、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与 步 骤 设 计 意 图〈引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机合成材料制品〈情境问题〉 大家知道这些制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需要更多的新型材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研究人类科技发展创造出的一些新材料。〈板书〉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问题〉 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学生活动〉 完成本课题中的“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活动结果、讨论结果。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学生归纳〉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区别。〈教师小结〉 1、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区别;2、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板书〉 一、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水、硫酸等。3、注意: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4、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5、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作用,增进归纳知识的能力。〈过渡〉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单是天然物质材料已不能满足需要,那么,应该怎么办?那就是需要合成制造材料。〈问题〉 塑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品是塑料制品呢?这些塑料的性质相同吗?〈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并分析塑料的性质。(1)加热聚乙烯塑料:观察、记录现象;(2)加热酚醛塑料:观察、记录现象。〈学生分析〉 塑料的性质 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问题〉 为什么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板书〉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塑料性质:链状结构―――热塑性网状结构―――热固性〈图片展示〉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图片〈问题〉 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塑料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制造的?〈学生简述 〉说出生活中几种分别利用塑料热塑性和热固性制造的制品。 通过对不同塑料性质不同的知识的了解,加强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过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穿着衣服的追求越来越讲究。那么,大家知道服装都是用什么面料制作的吗?在洗涤衣服时,又应注意什么呢?〈问题〉 在商店买衣服时,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衣服的面料呢?〈活动与探究〉 认识服装标签,根据服装标签,指出服装所用面料和洗涤熨烫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简述〉 从衣服标签认识所用面料及洗涤注意事项 通过认识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 鉴别衣服所用面料,除了根据标签来鉴别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并分析总结燃烧几种毛线材料时的不同特点。燃烧:羽毛、羊毛、棉线和化纤毛线样品观察、记录现象〈学生归纳〉 可以用燃烧织物线头的方法鉴别服装所用的面料。〈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光泽度、手感、燃烧等方法区分羊毛和化纤。〈板书〉 区分羊毛和化纤―――燃烧织物线头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并利用化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过渡〉 在生活中,大家有听过橡胶这个名字吗?橡胶是一种重要的物资,它在生活和生产中都经常要用到。〈问题〉 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所使用的橡胶都是天然的吗?〈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 通过自主阅读,增进学生阅读能力。〈过渡〉 高分子合成材料有很多优良性能,它们在生活中使用量越来越大。〈展示〉 展示塑料袋年使用量和“白色污染”资料〈学生活动〉 阅读资料〈归纳总结〉 使用高分子合成材料有利也有弊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树立辨正地看问题的观点。〈问题〉 针对使用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利与弊,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呢?应如何解决“白色污染”呢?〈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内容,小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学生小结〉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板书〉 三、解决“白色污染”1、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制品2、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3、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拓展视野〉 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录像或资料)〈学生归纳〉 讨论:学完本课题后,你有什么收获?〈总结〉 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对新型材料的需要将会更多,它们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课后作业〉 1、收集各种“洗涤标志”的信息,了解其含义。2、调查身边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建议。将收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或板报,进行展示和宣传。3、完成本课题的家庭小实验。9、 板书设计:有机合成材料1、 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2、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水、硫酸等。3、注意: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4、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5、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二、有机高分子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2、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3、塑料性质:(1)链状结构―――热塑性(2)网状结构―――热固性4、区分羊毛和化纤―――燃烧织物线头三、解决“白色污染”1、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制品2、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3、回收各种废弃塑料10、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立足于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我以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任务,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