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溶质和溶剂。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3. 学习由表及里,由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变化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二)过程与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进行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的探究,体会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是不同的,学习由表及里,由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变化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2.扩散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3.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食盐(氯化钠)、泥土、植物油、大理石、熟石灰、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等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二)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 溶液的形成将下列几种物质加入试管中,注入约1/3试管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1、蔗糖 + 水2、食盐 + 水3、泥土 + 水4、植物油 + 水【思考】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现象解释】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小结:溶液的形成过程:物质以分子或原子的方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三)讲授新课: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溶液成分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2)自学课本28小结: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体系 溶质 溶剂气+液 气体 液体固+液 固体 液体液+液 无水 量少 量多有水 非水物质 水注意:通常没有说明溶剂的溶液,水是溶剂。汽油和酒精也是常见的溶剂。【想一想】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液体的例子?5.溶液的命名溶液一般是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名称来命名的: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例如: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蔗糖的水溶液;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为水时还可以命名:溶质的名称+溶液例如:蔗糖的水溶液又叫蔗糖溶液6.溶液中量的关系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 ρ溶液×V溶液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注意:体积不具有加和性7、有关注意事项:①均一、稳定和混合物三个条件是判断体系是否是溶液的依据,缺一不可。②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③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所有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若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则溶质为反应后的物质。(四)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