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 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够区分金属的共性和特性。(3) 知道影响物质用途的因素。2.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2) 通过观看相关资料,认识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及其用途。(3) 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以及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金属铸造上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 在金属用途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奋斗的意识,树立远大的志向。(4)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在物理课程中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对金属材料已有不少感性认识。以他们熟悉的内容入手,学生学起来感兴趣且觉得轻松,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物质与人类生传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但是,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基本上只停留在最基础的应用上,而对于到底这些物质具有怎么的性质,为什么具有该用途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区分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特性四、教学准备课件,学案,教案,铜片,酒精灯,火柴,铜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PPT展示:实验1用手拿着金属铜片的一端,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烘烤(时间不要太长,防止烫伤),你能感觉到什么?实验2用铜丝接成一个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情况。组织学生完成这两个实验,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1中手能感觉到热量,说明金属铜能导热。实验2中小灯泡亮了,说明金属铜能导电。 用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新课讲授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一些呢?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PPT展出) 学生积极的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以及金属用品,并对自己能说出这么多答案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促使学生能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热情。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利用PPT展示: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司母戊鼎、马踏飞燕。铁器时代的代表作河北沧州铁狮子。并告诉学生这些作品的重大意义。 继铜铁之后的第三代金属铝,因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优良性能,从而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片展示:波音767大型飞机。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用途广泛。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图片展示:钛合金造的人造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图片展示:桥梁、埃菲尔铁塔、高铁、小金属勺子 金属材料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国防武器上的使用。播放视频:我国不同时期阅兵式中的先进武器和装备。 通过阅读课本,说出金属材料的发展史: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利用-钛和钛合金。根据图片内容说出金属的一些用途。 观看视频 通过展示我国历史上在金属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金属的广泛用途,尤其是在国防武器上的应用,感受国家的进步与富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他们奋斗的意识,树立远大的志向。新课讲授 金属制品在生活中是比较经用的,是不是它们就不会被损坏呢?PPT展示:校园中,生活中各金属制品被人为损坏的图片。 不是 用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行为要文明,要爱护公共财产。人类使用金属的先后顺序: 铜→铁→铝→钛(PPT展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三种金属依次是:铁→铝→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铜、铝、铅、锌等十种常用金属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准确答出:铜→铁→铝→钛铁→铝→铜 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常见金属被使用的顺序以及在我国的产量情况,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PPT展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利用常见金属的共性:1.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2. 有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做装饰品、反光材料等。导电性,做导线等。导热性,做炊具、散热材料等。延展性,能压成片,拉成丝。6. 有韧性,能够弯曲。特性:常温下,汞为液体。2. 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结合生活与课本知识,总结出常见金属物理性质与对应的用途。在教师引导下,区分共性与特性。新课讲授 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PPT展示出课本P3,表8-1提问: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2.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会怎样? 从表中可得出各金属的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讨论,结合表中数据,答:1.铁的硬度大,铝的硬度小。银的价格比铜贵。钨熔点高,锡熔点低。锡丝熔断。4.铬硬度大,抗腐蚀性强,耐磨,且美观,金价格贵,硬度比较低,不耐磨。 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提高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PPT展出:一元、五角、一角、一分的硬币提问: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 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并得出:资源丰富,无毒轻便,耐磨耐腐蚀,美观、易加工。 从硬币入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例中,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健康意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PPT展出: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 )。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与课本,得出: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性质。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从实例中提取知识,提高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相信并尊重科学。新课讲授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硬度最高的金属── 熔点最高的金属── 熔点最低的金属── 密度最大的金属── 密度最小的金属── 铝钙铁银铬钨汞锇锂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3、导电性4、导热性5、延展性6、有韧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边回顾边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同时进行记忆。 梳理知识点,反馈学习情况知识迁移 学案:练一练板书设计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发展史物理性质3.用途六、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堂课从头到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个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要求,讲授内容“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把化学教学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做了两个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同时每个实验有意识地安排两位同学共同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讲述金属发展史时,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世界上具有杰出地位的几种重要青铜器及铁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包括后面的阅兵式上武器的更新及几种重要的金属产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通过展示身边出现的金属制品受损的图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爱护公物的品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性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确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在说到我们生活中为什么用铁来制成锅时,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意识的教育。国防武器是属于尖端科技,当今科技发展呈几何级别发展,可以借此激发学生钻研意识和理想教育。建议四张生活中金属用品受损的图片可以作为引出物理性质用。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结合德育工作的内容,通过例举生产、生活中实例,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同时也间接的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