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名称 向校园欺凌说“不”学段、年级 小学 四年级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设计者教学内容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部公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学校应当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等工作制度。 本课作为校园欺凌认识的第一课,主要从校园欺凌的定义、角色、应对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校园欺凌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在体验中学会向校园欺凌说不,传递友爱。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概念并不陌生,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意在在体验和感悟中加深对校园欺凌的理解,也在寻找方法中,懂得如何团结友爱,关心他人。教学目标了解校园欺凌定义,在体验和感悟中认识校园欺凌; 了解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哪些,初步掌握面对校园欺凌的应对方法。 在学习中,感受团结友爱,体验被关爱。教学重难点了解校园欺凌定义,在体验和感悟中认识校园欺凌; 认识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哪些,初步掌握校园欺凌的应对方法。教学过程体验感悟 师:同学们,“校园欺凌”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吧,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今天这节课,龚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对校园欺凌说“不” 热身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上,用你的右手用力向下掰你的左手。 师:现在你的左手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左手感觉疼得不行了,但是右手其实还没怎么用力对吗? 认识校园欺凌 你在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 生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操场中的两个男孩在抢球,玩跳房子的女孩子在推搡;滑滑梯旁边,小男孩对小女孩颐指气使…… 师:看到这幅图,同学们就可能有疑问了:游戏中的争抢是校园欺凌吗?“开玩笑”是校园欺凌? 一起先看看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欺凌的主要方式:语言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关系欺凌等。有研究表明: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言欺凌的发生率最高,关系欺凌次之。 为什么不能欺凌 在欺凌事件发生时,有三种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欺凌事件发生时,这三种角色都可能会有哪些想法。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一边看一边想: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 出示对话:推人小女孩:我只是跟他开个玩笑,怎么会是欺凌!绿衣小男孩:他总是这样笨笨的,难怪别人不跟他玩!扎辫子小女孩:我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惹祸上身!蓝衣小男孩:我很担心他,却帮不上忙,只能看着。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这个瘦瘦小小,个子矮矮的小女生大声说道:我不想再看到这些可怕的事情了!大家停止互相伤害吧!她高举着说,勇敢地站出来!接着一个男生率先举手支持他,接着越来越多的人纷纷举起手支持她,赞同她说的话! 不袖手旁观,勇敢地举起手说“不” 勇敢地站出来向校园欺凌说“不”,正能量可以传递,爱心也同样可以传递(播放视频:爱的传递) 师: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 师总结:作为被欺凌者,被欺凌不是你的错,要及时勇敢地找方法应对:大声地警告对方(Waring);沉着冷静,离开当下环境(Leave);及时告诉信任的长辈(老师、家长等)(Tell) 不不不,校园欺凌可不行!你觉得是开玩笑也不行! 不要怕,勇敢举起你的手!及时制止欺凌需要勇气!善良的人们跟你在一起! 面对欺凌不要慌,你没有做错不用害怕!大声警告,离开当下,告诉长辈,保护自己! 不欺凌,传递爱 师:欺凌对于所有的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我希望校园不要欺凌,不要伤害,要又爱,和谐,传递爱心。下面我们一起来折一个爱心吧。(音乐:有你就幸福) 在你的爱心上,写下你想说的话。如果我曾经是被欺凌者,我想对自己说......如果我曾经是旁观者,我想对自己说......如果我曾经是欺凌者,我想对自己说...... 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可以向校园欺凌说不,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传递友爱。教学反思本节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本课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校园欺凌定义,在体验和感悟中认识校园欺凌;认识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哪些,初步掌握面对校园欺凌的应对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团结友爱,体验被关爱。利用《最低年级里个子最小的女孩》的绘本来进行讲解,有很好的故事趣味性,把校园欺凌的角色及他们各自的想法表现透彻。后面有个制作爱心的环节,通过这样一种体验形式,学生们体验关爱,传递友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