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学设计环节1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燃烧的实例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 ,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 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环节4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环节7 介绍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以及逃生自救常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环节8 归纳总结,习题练习,布置作业。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 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思考燃烧的条件,并作出猜想。 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通过实验7-1 分析燃烧的条件 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总结燃烧条件 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灭火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接着通过活动探究进一步分析灭火的原理。 分析灭火实例,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进一步熟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燃烧的条件提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学生设计简易的灭火装置 思考并设计简易灭火装置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展示几种常用的灭火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器的使用的方法和范围;进行逃生自救动画演练。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逃生自救常识的熟记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了解灭火器的有关知识以和逃生自救常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四、习题练习及作业1习题: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2)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常保存白磷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2、作业教材P135 第3、5、6题。五、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有可燃物燃烧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逃生自救常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