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酸和碱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酸和碱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酸和碱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与碱的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 实验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设计意图:
  酸和碱的知识,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从而对盐的学习打好基础。
酸和碱的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酸碱化学性质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堂探究】
常见的酸:【我会写】
写出常见的五种酸的化学式:
盐酸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碳酸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 、醋酸____________。
活动Ⅰ:不使用其他用品,鉴别浓盐酸与浓硫酸
设计方法 现象 结论
【问】:若可以使用其他用品,你还有什么方法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呢?
【我会写】常见的碱:
写出常见的三种碱的有关信息: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_______。
氨水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氨水具有________性。
活动Ⅱ:不用其他用品,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设计方法 现象 结论
【问】:若可以使用其他用品,你还有什么方法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呢?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Ⅲ:鉴别稀盐酸和石灰水
实验用品:无色酚酞、pH试纸、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镁条、吸管、试管。
反应原理(方程式) 现象 结论
利用酸碱指示剂
利用酸的化学性质
利用碱的化学性质
总结:
1. 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应:
活动Ⅳ:若不借助酸碱指示剂,选用以下药品,如何判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发生。
可用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镁条。
设计方法 现象 结论
总结:
1. 中和反应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框架】
( ) ( )
( )
酸 碱
【补充练习】
1.某学生为证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碳酸具有不稳定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来证明浓盐酸的挥发性。
(2)将上述已变红的石蕊溶液加热煮沸,就可证明碳酸已分解。试分析实验设计的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1) 。
实验(2) 。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