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教学重点 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陈述总结 资源利用 教材、资料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引入新课】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讲授新课】一、化学肥料简介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 常用氮肥: 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含N量使用注意事项备注NH4HCO3 17.7%易分解,施用时深埋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NH4NO3 35%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NH4)2SO4 21.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NH4Cl 26.2%NH3. H2O加水稀释后施用NaNO3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KCl(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3、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NH4H2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NH4)2HPO4 【过渡】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合理的使用会带来很多的环境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二、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N20、 NH3 、 H2S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三、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氮 肥钾 肥磷 肥看外观白 色 晶 体灰白色粉末加 水全 部 溶 于 水大多数不溶于水灼 烧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加熟石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气味放出【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肥料及相应的鉴别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度的原则,过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练习册 2、书面作业:打印习题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