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性质,经过课题1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研究纯净物性质和用途的起点,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为今后学习更多物质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练习了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但仍需进一步训练,因此,本课还原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任务。另外,学生第一次将化学实验和研究物质的性质结合起来,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系统地观察、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氧气用途的了解,真正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O2的物理性质2、掌握O2化学性质,能描述S、C、Fe在O2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3、理解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教育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现象描述及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落实知识,学会应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验来突出重点,通过小组对实验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归纳总结等形式来突破难点。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2、教师演示实验用具:五瓶新制取的氧气、硫粉、木炭、木条、铁丝、蜡烛、燃烧匙、火柴、酒精灯、镊子、烧杯(盛有水)、澄清石灰水等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课明标(2分钟)【导入】展示图片:为什么急救病人需要O2?为什么动植物呼吸需要O2?为什么炼钢、炼铁也需要O2?【展示】课题2 氧气 三维目标【板书】课题2 氧气 观看倾听思考、猜想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自学探究(15-20分钟)【过渡】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什么?1、【展示】1瓶新制备的O2,让一学生闻气味,引导学生归纳O2的物理性质2、评价学生归纳结果,图片展示并讲解O2的物理性质【板书】一、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3、演示实验2-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本实验说明O2具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归纳:O2的化学性质【板书】二、O2的物理性质:本身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4、演示实验2-3,指导学生带着实验问题观察: 问题:①S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描述?在O2呢?②两种现象说明什么? 评价学生观察、描述结果,强调两者的本同,指导学生填写教材P33表格 【图片展示】硫与O2反应的现象、结论【板书】1、硫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5、【演示】C在O2中燃烧,引导学生描述并比较C在空气中与O2燃烧的现象【图片展示】碳与O2反应的现象、结论【板书】2、碳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6、演示实验2-4,指导学生带着实验问题观察: 问题:①怎样描述该实验的现象?②为什么Fe丝要绕成螺旋状?为什么点燃Fe丝前要在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 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强调绕成螺旋状、铺一层水或细沙的原因【图片展示】铁与O2反应的现象、结论,绕成螺旋状、铺一层水或细沙的原因【板书】3、铁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7、【演示】石蜡在O2中燃烧,引导学生描述并比较石蜡在空气中与O2燃烧的现象【图片展示】石蜡与O2反应的现象、结论【板书】4、石蜡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8、组织学生讨论并填写教材P35表格,完成教材P35讨论题,归纳出化合反应的概念【图片展示】文字表达式1、2、3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合反应的概念【板书】化合反应的概念【图片展示】文字表达式4组织学生讨论文字表达式1、2、3与文字表达式4的异同,引导学生归纳才氧化反应的概念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氧化反应的概念【板书】氧化反应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现象,简介缓慢氧化的概念【图片展示】氧化反应、缓慢氧化9、组织学生讨论:根据O2的性质,你能举例说出O2的哪些用途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简介O2的用途【图片展示】O2的用途(三)精讲点拨(8-10分钟)1、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21* A. 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B. 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同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回答:色、态、味、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注意闻气味的操作归纳O2的物理性质看图片、反思、记忆勾画、记录观察、描述现象讨论交流归纳、做笔记领悟、记忆(特别注意:本身不能燃烧)带着实验问题观察并讨论回答问题听讲、领悟、填表记录实验现象,勾画文字表达式观察、比较、描述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带着实验问题观察并讨论回答问题听讲、领悟、做笔记听讲、领悟、反思观察、比较、描述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讨论、交流、归纳出化合反应的概念讨论、交流、归纳出氧化反应的概念领悟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勾画并识记两个概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现象讨论、交流、举例说出O2的用途,看图片,了解O2的用途,体会性质决定用途做练习听讲领悟、反思(能区别现象与结论)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开始,逐步形成燃烧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现象的能力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记录重点内容的习惯,学习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教会学生通过比较来描述现象,从而提高描述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设计和评价实验。逐步巩固通过比较来描述现象,从而掌握描述现象的能力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化学反应归纳总结出相关概念。逐步学会区别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化学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体会性质决定用途归纳出一些学生在做题时的常见错误,并设计成题目,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让学生真正学会描述实验现象,理解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四)达标训练(5-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达标练习(见导学案),之后反馈检查。 思考、练习、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五)小结提升(3分钟)通过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播放轻音乐,通过冥想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知识 将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O21、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2、 O2的化学性质:本省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可供给呼吸,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S + O2 SO2 现象: Fe + O2 Fe3O4 现象: P + O2 P2O5 现象:3、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