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课后测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课后测评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掌握元素的特点,会区分元素与原子;
3、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海洋、空气中元素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特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哈药六牌钙加锌广告
【提问】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自然界中上千万物质又由什么组成呢?通过刚才大家观看的广告,“补钙”、“补锌”这里的钙、锌是指什么呢?是不是我们前面所学的原子呢?大家想不想揭开这个谜底?那我们一起去学习课题3《元素》后真相就大白了。
【讲授新课】
以各种碳原子、各种氧原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元素定义。
1、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相同的元素可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二、元素的特点: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适应范围 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应用实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也不变。
三、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地壳、生物细胞、海水、空气中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氢、氯、钠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碳、氢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元素
一、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特征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三、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4、地壳、生物细胞、海水、空气中元素的含量
元素第一课时 课后测评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5.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4)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l2,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Cl。
7.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8.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①可得2个电子,⑤可失去2个电子
B.①②为非金属元素,④⑤为金属元素
C.上述粒子在形成化合物前后,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
D.在化学反应中①与④、②与⑤相互作用,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
A.铁 B.碘 C.硒 D.铅
10.2008年5月17日,在“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1.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生活用品中的“碘”、“氟”指的是( )
A. 元素 B. 原子 C.离子 D.单质
12.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O”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13.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14.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氢原子
15.在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二氧化氮分子三种分子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气分子
16.用“元素”和“原子”填空:二氧化碳是由碳______和氧______组成的;科学家实验证明: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_____和2个氧_______。
名师点评:
这节课的亮点有:
1、学生参与度较高,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2、在内容设计中,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讲练结合,为学生创建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关注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
4、师生互动较好,能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点偏多,进程比较快,学生练习偏少,学生讨论活跃度不高,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原子
分子
物质
元素
构成
构成
构成
同类
构成
破裂
微观
宏观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
分子
物质
元素
构成
构成
构成
同类
构成
破裂
微观
宏观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