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解应用(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展示古希腊哲学家的一段话,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哲学家的话为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自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授课与实验同步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探知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联系实际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教师演示实验:镁条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设计意图: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四)动画摸拟突破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通过播放多媒体Flash动画,模拟磷与氧气燃烧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设计意图:Flash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练习】:实物投影出示(略)设计意图:通过随堂检测,及时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尝试获取成功的愉悦。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一步步的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六)归纳总结谈谈收获【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逐步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