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知识储备方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并能够应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另外,在前面两单元的学习中,已经能够准确判断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本节课从微观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等有很好的铺底作用。技能储备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态度方面:对于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学生充满好奇心,但也可能因为理解上有些模糊不清、不够到位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借助模型、多媒体动画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二、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用具;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四、教学方法:问题导思、探究活动、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2)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3)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4)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和原子,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引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所构成的,那么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分子又能否再分呢 交流表达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为本节课做准备探究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几种分子模型的图片。 【问题1】请观察下列几种分子的模型, 说说你对分子的认识。 观察思考,交流表达,得出结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3)有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先让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建构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奠定基础。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提问:原子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图片展示、介绍硅是由硅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等 小结投影:常见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学生思考,得到结论: 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并对常见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物质形成初步印象 通过归纳小结能够区分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探究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 化有什么不同? 结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形同,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氧气,二氧化碳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二氧化碳分子,那么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混合在一起呢? 讨论,交流表达。 (1)水蒸发: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大——物理变化。水分解:水分子发生变化,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变化。 (2)氢气、氯气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氯化氢分子——化学变化。 交流讨论,得出分子的概念 (3)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通过模型、动画,培养学生建构“宏观——微观”关系。 (2)培养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探究三: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师质疑】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呢? 【播放Flash动画】 电解水、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 【问题】认真观察水、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1)描述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2)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观察思考,交流表达,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水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然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氧化汞先分解成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氧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学生倾听、理解教师所述内容。 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看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解成原子,分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了,原子没发生改变,从而解释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小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分与联系 投影: 分子原子相同点不同点联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小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以致用 PPT投影 习题 教师点评、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分享 进一步复习、 巩固。七、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1、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分子物质原子2、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