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教学过程: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小组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反应的方程式:C + O2 点燃 CO2C+ 2CuO 高温 2Cu + CO2↑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信息传递】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如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都能与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分组实验注意事项:a.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b.重点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2.学生分组描述实验现象(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2) 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3)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3小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CaCO3+H2SO4=CaSO4+H2O+CO2↑)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讨论: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1.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怎样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呢?2.如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4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学生讨论结果: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4. 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下面让我们一试身手:设计展示: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组装的仪器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吧!先想一想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四、课后反馈1. 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与 相似 。(2)收集方法为 。(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 中。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反应物最好的是:A. 碳酸钠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硫酸C.大理石和稀盐酸 D. 石灰石和浓盐酸3.下图是某同学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说出其中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本节内容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找几名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自我反馈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好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