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3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3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作出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从而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创设情景
(1)氧气的制取:
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2)二氧化碳的制取: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哪种装置来制取这些气体?
(板书)二、装置的确定
(投影)实验室制取O2的两套发生装置
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由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小结并板书)
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引导讨论
(投影)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小) 是否与水反应
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解答疑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自主选择 组装仪器
(投影)展示课件,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有关仪器,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讨论与思考)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经集满?
2、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思维拓展
如何干燥气体?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PAGE
第 2 页,共 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