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学习重难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学习过程】一、单元概述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形色色物质组成的世界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组成世界的物质也在不断变化,同时我们也在利用这些变化改变着世界。我们利用冶炼的金属制造汽车、飞机,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要想对物质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就应该学好一门科学——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妙世界。本单元把生活常识与化学学科相联系,使同学们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常见物质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科学的热爱,激发创造热情;通过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程,体味先辈进行化学研究的艰辛,了解利用化学实验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通过了解和掌握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的注意问题,培养基本化学素养和初步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二、自主梳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___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2)___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对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说明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为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轮胎爆炸则是物理变化,故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两种变化,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区分: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获得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包含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C.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D.食物能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成水,二氧化碳等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气味 B.状态 C.可燃性 D.导电性3.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D.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4.银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氧化变黑,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 B.密度大 C.导电性强 D.能被氧化5.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 )①印刷术 ②冶铁 ③造纸 ④炼铜 ⑤烧瓷器 ⑥制青铜器 ⑦指南针 ⑧制火药A.③⑤⑧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6.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镁粉用做照明弹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C.铁锅用于炒菜 D.铜丝用做电线7.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植物生长 B.冰变成水C.火箭发射 D.粮食酿酒8.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都走在各国之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下操作不属于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冶炼铁、铜 B.烧制陶瓷 C.引爆火药 D.指南针的使用9.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在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___.10.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压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_____(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_____(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_______(3)步骤②研磨应该在___________中进行。(4)根据以上分析,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D2.C3.D4.D5.A6.A7.B8.D9.生成新物质10.(1) 有 ③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2) 有 ①②(3)研钵(4)有无新物质生成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