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涉及生产、生活面较广,共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有机化合物,简要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及分类;二是有机合成材料,学习有机合成材料与天然有机材料的特点性质,重点介绍塑料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方法。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的范畴。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治理方法。(3)通过对塑料、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实验,认识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材料及其性质、用途和鉴别方法2、白色污染及其治理方法教学难点:有机高分子材料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归纳法、讲解法、探究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阅读、实验探究、归纳——>学生解答问题——>教师演示实验、小结问题——>课堂练习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学生准备:观察、了解在我们周围的“白色污染”,收集一些塑料、塑料袋用来实验。②物品:石棉网、试管夹、塑料、塑料袋、火柴、棉线、 羽毛、棉花、丝袜。③课件。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视频、图片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2、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及性质:2、“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3、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1、课件展示课堂练习。2、板书本节知识网络。 (如下所示)1、了解复合新型有机材料。2、试着修补家中断带、裂口的塑料凉鞋,给食品袋封口,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观察、对比、归纳。阅读、归纳,回答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区别和有机物分类。阅读、对比、讨论归纳,回答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①阅读、观察塑料的成分、标志符号;②参与实验鉴别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③讨论归纳、回答塑料、合成纤维分类;鉴别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方法。阅读、归纳,回答白色污染定义、危害、治理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训练。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1、阅读课本复合新型有机材料的知识。2、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的周围存在“白色污染”的文章或建议。 通过对比、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分类,让学生知道有机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对合成材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化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得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通过学习、了解“白色污染”;培养学生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通过练习巩固各个知识点,加深印象。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更要关注我们的环境变化。六、教学评价设计项目内容自我打分 (每项0~10分,总分满分为100分) 课前 预习情况 课堂学习化学的兴趣 认真实验 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积极参与探究讨论 基础知识常见化肥的种类 植物缺乏氮、磷、钾的表现 利用物理性质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利用化学性质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总分 定性评价 自我评价( )附:在括号中打√,单选。( )( ) 小组评价七、课后反思这节课让学生对身边的化学有了重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塑料、合成纤维、白色污染等专用名词更为熟悉。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看到一些直观的“白色污染”的图片时也特别兴奋,更聚精会神地观察是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脑,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活动探究的材料易得,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这种设计易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外拓展内容实际、实在、实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探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这一节课有较多难于理解的概念,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探究活动就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验等,利用多个学生的智慧完成。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任务,希望自己在今后教学中勇于开拓,不断突破,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附板书设计:无机物:一、化合物:有机物:天然材料: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鉴别方法:燃烧三、白色污染危害及治理方法: 危害:治理方法:有机合成材料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