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3.1分子和原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对已有的事实进行对比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并移动硅原子构成最小的“中国”两个汉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小组合作意识、节约药品等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他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宪全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景激学。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联想推理。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第三,辅助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教学重点 微粒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抽象思维,微观想象能力的培养。
核心问题 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请用事实或实验来说明。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汇报2ˊ 同学们你见过最小的物质是什么?但我却见过比它们更小的物质,甚至肉眼都观察不到。喷香水,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糖在水里为什么不见了?其实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生思考、汇报 引发学生对微粒性的思考。
问题出示2′ 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请用事实或实验来说明。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探究方向
自主探究10′ 学生带着出示的问题,阅读教材,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实验。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技能。
交流完善18′ 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① 学生汇报② 教师展示苯分子和和硅原子图像 由2-3名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情况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将想象变成具体的数据,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子不同,性质不同① 学生汇报② 学生通过事实或实验来证明 动手操作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① 学生汇报② 教师通过实验来证明② 我们用的装置与书上的装置对比,有什么优点呢?③ 【演示实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加入等质量的品红颗粒,观察现象,归纳结论。 由2-3名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情况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
4、分子之间有间隔①将等体积的水和等体积用红墨水染色的酒精加入到分子间隔演示器中,标出位置,然后将液体混合均匀。(由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现象:结论:②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感受哪支容易被压缩并解释其中原因。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隔的大小。 动手操作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
点拨深入2′ 如果有一个变瘪的乒乓球,怎样能使它重新鼓起来? 为什么修道路时水泥路的块与块之间要留有一段空隙?所以物质热胀冷缩现象只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改变了,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情境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
拓展反思2′ 我国已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道理。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情境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基础训练4′ 选择题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变大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气体易压缩─气体分子的间隔大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学生认真做题 巩固练习,有利于掌握本节所学知识
延展提升5′ 1、如图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处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将滤纸条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将它滴在棉花上:(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此现象说明了 ;(用微观知识回答)(2)请举出生活中能说明分子具有这一性质的一个实例: (答案合理即可);(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4)实验中,通常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现象(作衬托) 。 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不同,性质不同3、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分子间隔较小
反思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