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初三( )班第 学习小组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高温下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知道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重难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课前预习】(要求:预习课本P107~P108,完成下列内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②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表现出还原性,可以做 剂,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氧,生成 气体,如: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用于炼铁,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探究】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稳定性◆ 思考1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思考2 常温下碳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你能否从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到结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K(第一)层 个电子,L(最外层)有 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思考3 若温度升高,碳的稳定性又将如何呢?2.碳的可燃性◆ 思考4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5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写出碳不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6 在不同的条件下,木炭燃烧的产物并不相同,因此, 对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木炭燃烧不充分时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因此冬天烧煤烤火应注意 。3.碳的还原性[实验1] 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 思考7 上述实验操作的要点是:(1)试管口要 ;(2)实验完毕应先 ,再 ,否则 。◆ 思考8 在上述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 。像木炭这种能夺得含氧物质中氧元素的物质,叫做 剂,具有 性。◆ 思考9 你能根据还原反应的原理写出焦炭从含三氧化二铁的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吗? 。【自我小结】1、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做燃料,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的条件下,当氧气充足时,碳跟氧气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氧气不充足时,则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填反应类型)。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在工业上,利用碳的 性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里的金属还原出来,碳作为 剂。如焦炭可以在高温下把铁从氧化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于碳具有 性,可利用煤、木炭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热量来做饭、取暖;由于碳具有 性,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说明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的程度上 了物质的用途。【有效训练】1、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 ( )A.化学性质不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具有还原性 D.具有氧化性2、下列各组物质接触时,不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气体 B.常温下的木炭和水C.高温下的木炭粉和氧化铜 D.高温下的木炭和空气3、 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CO2和CO时,消耗O2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1:2 D.3:24、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 )A.氢气 B.二氧化碳 C.木炭 D.二氧化硫5、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e+3CO2↑在这个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 B.CO2 C.Fe2O3 D.F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