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属于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也知道燃烧对于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清楚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那么在本课题里要让学生知道燃烧是什么,是怎么发生的,失控时该怎么样控制,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了解事物的原理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和控制它。本课题的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了解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化学中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灭火和逃生的简单知识;那么在本节课上要弄懂的应该是关于燃烧的理论知识,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知道灭火的方法,还要知道灭火的原理。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凸显出了很大的探究欲望,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在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时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让他们自己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真正做到知识的获取,而不是盲目的吸收。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让中国人骄傲的08年奥运会引出课题,奥运上火炬的传递也是精彩的一幕,展示他们熟悉的明星火炬手图片,引出“火” 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激发兴趣展示图片:火的发现,生活中的火,科学发展上的火,节日上的火,火灾现场的火…… 观看,引发同感:火是重要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火;火是两面的,失控时的后果是可怕的。 让学生产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觉得应该合理使用和控制火!要想正确使用和控制燃烧,就得知道燃烧是什么,怎么发生的。回顾之前实验中的几种物质燃烧现象,寻找燃烧的特点: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回顾现象和反应,观看图片,总结燃烧现象的特点! 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中总结。那么燃烧是怎么产生的呢?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燃烧需要具备什么物质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我拿一张纸片在酒精灯上可以点燃吗?我拿一块石头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燃烧首先需要有可燃物。 将生活经验进行理论化!继续提问:那是不是只要我有可燃物了,就一定可以让它烧起来呢?实验演示:点不着的纸棒。 学生观察实验,纸棒在酒精灯上点不着,思考知道燃烧还需要其它的条件。 激发探究欲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结论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O2,白磷在水中燃烧。学生对比,讨论并得出结论:白磷和红磷燃烧时对温度的需求---着火点不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合作精神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燃烧的三要素:⑴要有可燃物 ⑵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⑶要有空气(或氧气)注:强调三要素缺一不可;对于物质的着火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对着火点一般不能变进行强调! 学生笔记,记忆 学会总结知识试一试:在具体题目中强化对燃烧三要素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以致用提问:当燃烧失控了怎么办?可以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原理是什么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灭火实例:油锅着火时;酒精灯打翻时,《熊出没》光头强和熊大熊二的灭火场景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看视频中的方法,讨论几种灭火方法的原理。 兴趣满满,思维活跃!带领大家一起总结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⑴隔离可燃物⑵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一下⑶隔绝空气(或氧气)注:三个条件破坏一个即可; 不能说降低着火点! 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知识,这三种原理会过目不忘,牢记于心! 生活经验理论化!灭火原理的运用:小小消防员你有哪些方法能使蜡烛熄灭?原理又是什么? 学生们思考,讨论,交流,分享,畅所欲言 理论的实际运用练一练:生活中火灾逃生时的指导图片,救火图片,分析其中的原理 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一些自救措施,应急措施,积累自身的安全自保经验 了解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是教育的最大目的!思考: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交流大家一起总结答案。 培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对于这节课的收获进行自我的总结。 自我总结五.教学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要有空气(或氧气)(缺一不可)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①隔离可燃物 ②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③隔绝空气(或氧气)六.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都是紧密联系生活的知识,是学生都知道的,但是都没有理论化的知识,在教学中也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来让他们把生活化的知识理论化,进而又去服务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始终注意到了这一点,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让他们强化自己的生活能力。 遗憾的是因为考虑到安全因素,时间因素,课上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没有让学生动手,在日后的课上可准备更充分一些,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安全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