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溶液浓度》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包括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然后通过【实验9-7】配制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指出:根据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溶液时稀还是浓,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准确的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即溶液的浓度,并以施用农药为例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列出表达式。
之后,教材安排了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目的是巩固对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的认识。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难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三 学情分析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定量的认识溶液,体验研究物质的定量方法。并进行基本的化学计算训练。学生学习本课题所需的“百分比”“百分数”等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质量分数”不会有困难。但是化学计算是应用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计算,学习的重心放在准确理解,正确分析计算问题的化学原理,过程上。因此在溶质质量分数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易出现下列两种错误认识:
1将未溶解的溶质计入溶液和溶质的质量。
2将不同密度的溶液混合时,采用原溶液的体积之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设计意图及批注
课前导学:[课件展示]一组死海图片。用死海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掲示学习目标。[讨论]1生活中如何区分浓糖水和稀糖水 2如何区分浓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铜溶液探究学习: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 g、0.5 g、2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23[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有色溶液可以用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溶液的稀浓。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引导]看图表数据,溶剂质量(为20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溶质,溶液浓度变大了,那么溶液浓度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活动]完成表格。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变化不变增加不变减少增加不变减少不变[结论]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越大,溶液越浓。 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越大,溶液越稀。[引导]对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深浅可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对氯化钠溶液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而且用颜色深浅的判断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准确的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例如,给患者注射抗生素,就应准确的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含抗生素的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讨论]你能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变形,得到其他相关的公式吗?[学生活动][汇报结果]根据所学,完成练习[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讨论]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稀浓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活动][交流汇报结果][过渡]溶质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解析][课堂练习]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有人说:“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活动][汇报结果][练习]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学生活动][汇报结果][练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现有50克水中加入20克NaCl。求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课后练习] 直观上感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溶液颜色不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理解通过质疑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反思 溶液的浓度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在数学课中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不正确、不能分析出物质溶于水的具体情况而出错。所以教学中我重视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我特别强调溶质没有完全溶解的部分不能计入溶液和溶质的质量,还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认为体积相加。我对这一点举例说明,加强指导,学生都领会了不同密度的的溶液混合,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溶液的质量和体积之间要通过密度来换算,把溶液的体积转换成溶液的质量,再按要求答题。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溶液的密度不能同纯溶质的密度相混淆,由溶液的密度求出来的是溶液的质量,而不是溶质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